如今,越来越多的归侨投身于助侨队伍,为同伴排忧解难,帮助他们维护自身权益,爱侨护侨,助侨为乐。
“我要奉献到生命最后一刻。”印尼归侨吴璧月说。1957年,18岁的吴璧月放弃海外优待毅然归国,在中学一干就是30多年。退休后,她一手创办了北京市首个街道级的“侨胞之家”。
自己是印尼归侨,所以深知归侨侨眷的所急所需,吴璧月成立“侨胞之家”的初衷正是希望为归侨侨眷们办实事。有归侨侨眷生病住院,她会第一时间去探望,询问他们的健康状况。归侨侨眷一有问题,她会积极反映他们的呼声。
“侨胞之家”致力于为归侨提供生活便利以及文娱活动,如与出租车公司结对,帮扶侨界老人以及成立归侨合唱队等。
归侨知侨之难、侨之需,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利益关切,所以归侨往往是助侨的最佳人选之一。马来西亚归侨卜兰芳就是这样一位侨界“天使”。据说,湖南衡阳侨界人士只要遇到困难,就会找他解决。
“只要归侨有困难就帮忙,帮到一个算一个。”卜兰芳说。
几年前,湖南省下发文件,为归侨每月发放生活补助。但收到补助的卜兰芳发现,许多老归侨对这一政策并不知情。他决定一户户走访,通知相关情况。很多老归侨留在通讯录上的联系方式都已改变,但卜兰芳并不放弃,调动一切资源,最后找到了这些老归侨。
步入古稀之年,卜兰芳的侨益宣传并没有停止,反而越做越大。在衡阳市侨办的帮助下,他组建了全国第一家《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义务咨询服务中心。
陈有理也是一位以助侨为乐的归侨。她11岁时和家人一起归国,后来从事侨联工作,退休后依然致力于基层侨务工作。
陈有理曾经帮助一名新婚丈夫在唐山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归侨,当时这名归侨已有6个月身孕,且没有家人在身边。为了保证母子的健康,陈有理一直陪在这名归侨身边,孩子出生后,又竭力帮忙照顾孩子,并资助孩子读完硕士。
归侨是侨界知心人,但知心人往往需要承受助侨工作的繁杂琐碎。不过,正因为有着爱侨护侨的心,在他们看来,助侨工作值得他们奉献到生命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