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8月19日 星期五

量子卫星发射,网友赞叹中国科技神威(七日网景)

本报记者 柴逸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8月19日   第 09 版)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拼版照片)。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世界第一!中国首颗量子卫星发射成功,开启人类保密通信新纪元”……

  8月17日凌晨1时40分,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不仅是中国在量子科学方面,也是世界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卫星发射后,国内外各大媒体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同时,境内外网友也十分关注这一消息,在互动交流中阐述对“量子卫星”的认知了解,表达对中国科技先进水平的赞叹。

  直播带来重磅消息

  黑夜中,火箭的底部飘出一团灰烟。随后一团火光开始出现,“轰”的一声,火箭开始缓缓升空……这段画面来自新华社记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秒拍”。尽管只有短短41秒,但现场感十足而又壮观的画面令不少网友为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感到自豪,因而被许多微博、微信账号转发并点赞。

  对于量子卫星的关注,许多新媒体平台就是从发布火箭发射的消息开始。比如“央视新闻”的微博账号在8月17日凌晨发布【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一段视频告诉你量子卫星有多牛!】一天内获得2000多条转发,700多条评论;“头条新闻”发布微博【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并附上火箭发射的现场图片,在同样的时间里获得近千条转载,近600条评论。

  网友感叹中国实力

  “扬我国威!”“科学家们辛苦了!”

  在众多关于“量子卫星发射”的文章、视频下方,中国网友这样留言表达对国家科学实力发展的肯定与自豪。不仅如此,卫星的名字同样受关注。有网友评论,取“墨子号”来命名量子卫星,和卫星本身的意义相符,也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因为墨子本身就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除了中国网友的感叹,外国各界人士也十分关注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英国剑桥大学量子物理学教授阿德里安·肯特、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量子物理学专家斯皮里东·米哈拉基斯等都希望能与中国合作,一起参与到量子技术的研究中来。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8月17日的一篇报道指出,在当今这个网络间谍大行其道的时代,凭借此次发射,中国将在一项令人垂涎欲滴的资产方面取得远远领先于其全球竞争对手的优势。这项资产就是:防黑客通讯技术。

  另外,部分境外网友则表示“中国开始引领世界创新”“这把中国科学带到了前沿”“这是中国科学家努力和智慧的结晶”,对中国这一科技上的重大进展表示祝福。

  “量子”科普多元呈现

  “还记得这样的场景吗?电影中,主人公走入一扇‘任意门’,瞬间就穿越来到另一个空间……在量子世界里,这或许不是幻想。”

  这段话来自一篇名为《“量子卫星”究竟是啥?一张图告诉你》的文章里。在网站及微信公众账号、朋友圈中,这样的文章还有许多,它们的出现帮助网友们解疑释惑,让大家深入浅出地了解了什么是量子力学,量子卫星有什么用。

  比如网络文章《量子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说说什么是量子纠缠》提到,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量子密钥一旦被截获,其自身状态会立刻发生改变,截获量子密钥的人只能得到无效信息。微信公众号“龙泉科普平台”上的《量子是什么,中国的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将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则用“支付宝、网银不怕盗号,类似斯诺登这种泄密事件不会再有”来解释量子卫星发射带来的实际用途。

  而为了增加解释力、降低理解难度,一些网站及公众号用漫画形式、问答体来对量子卫星作解释,方便网友获取信息。

网友心声
里约奥运,那些精彩瞬间爆了屏(七日沸点)
境外热度
量子卫星发射,网友赞叹中国科技神威(七日网景)
责编:李 贞 邮箱:yizhouwangsh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