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8月19日 星期五

●九成案件当场立案 ●四项改革逐渐深入

司法改革,看得见摸得着

本报记者 刘少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8月19日   第 04 版)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31日,全国法院新收案件1184.7万件,同比上升17.85%。案件量增长的背后,是打官司的渠道日渐通畅。近年来,中国司法体制不断改革,便民举措越来越多,民众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新收案件大幅上升

  8月10日,全国法院推进执法办案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透露,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法院新收案件和审结案件同比大幅上升。从动态情况看,今年下半年,全国法院新收案件预计将继续呈增长态势。

  诉讼门槛在降低。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自2015年5月1日起,黔南州两级法院改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后,全年两级法院案件总量首破3万件,同比上升幅度较大。该州下属的福泉市法院还成为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试点法院。

  在业内人士看来,去年4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具有里程碑意义。据统计,自意见实施以来,全国95%的案件当场登记立案,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年底不收案等现象基本消失。

  诉讼程序更便捷。2014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后,这样的服务中心在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一个大厅就能满足群众大部分诉讼需求。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最近研究决定,继续确定今年10月为全国法院“无会月”,确保各级法院集中精力抓好办案工作。

  改革措施越来越多

  自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不断加速前进。

  2014年至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26次会议中,至少20次涉及司法改革议题。尤其是今年,基本每次会议都会出台相关文件,如《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意见》《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建立法官、检察官惩戒制度的意见(试行)》等。

  在顶层设计下,改革试点不断推向深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介绍说,目前中央统一部署的4项重大改革,即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全国法院已分3个批次陆续进入改革试点,成效已初步显现。

  司法改革的诸多方面改革势头良好。各地公安机关出台了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在户籍管理、出入境管理、交通管理等方面都有突破。中央有关部门出台《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李少平表示,绝大多数司法改革任务将在今年完成。

  执行力度不断加大

  司法改革中,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来自哪里?毫无疑问来自落实,来自实效。

  事实上,随着出台的司法改革文件越来越多,制度执行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3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关于落实“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纲要》,以更大力度解决执行难问题。

  同时,司法人员的权责越发明确。今年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规定》,以构筑完善的保护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制度保障。

  此外,一些针对性很强的改革措施正在发力。比如,在深圳、沈阳,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民众不必要到北京诉讼;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大力推进的跨行政区划法院检察院改革,取得了很好成效;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让人民参与和监督司法……这些都有效提升了司法的公信力。

成果超预期 机遇惠全球
“感知中国·蒙古行”开幕
中澳石墨烯联合实验室成立
逾3000中美青年角逐创客大赛
首部中文东京审判庭审记录亮相
VR/AR成焦点
司法改革,看得见摸得着
宁波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
上半年警方侦破传销案近千起
责编:任 涛 彭训文 邮箱:peoplehw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