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8月09日 星期二

当创新中心成为城市地标

叶晓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8月09日   第 09 版)

  地标,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第一视觉、第一形象。不同的城市地标,常常写就了每个城市不同阶段的辉煌。

  过去,人们提到一个城市的地标,常常会说是某个著名建筑,譬如长城、故宫之于北京,歌剧院之于悉尼,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等,优秀建筑所承载的远非建筑本身的功能,而是一个城市的象征符号。

  然而现在,中国城市地标的种类变得更加多样化,一些创新云集的地方正在跻身一些城市的地标,比如北京的中关村,上海的张江,深圳的南山、前海……

  可以说,创新中心跻身城市地标,本身就是一个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迈进的故事,代表着一个城市转型升级的追求。因为城市的发展,本来就应该是多元化的,既有古老的文明传承,更应该有创新的热忱。因此,城市地标的不断丰富,代表着城市的文明进步。

  就说北京的中关村智造大街吧,这里围绕智能制造领域而聚集着敏捷制造、工业设计、技术研发、检测认证、市场推广等服务资源。谁能想到,这条曾经是宾馆、餐饮、IT企业交错混杂的大街,如今却成为了高端智能、创新的代名词,成为北京的创新地标。

  过去已在身后,从中关村智造大街的转身,人们所能看到的是,北京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对于创新的热忱和向创新迈进的精气神。

  创新当然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展开,但是当一个创新云集的地方成为城市地标,还是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有助于聚集和增添城市的创新活力。

  中国是一个大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即便在同一个城市,也需要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中心来吸引各类创新要素的汇集。因为就创新活动本身的特点来看,具有集聚特征,创新群体不仅需要在空间上集聚,更需要频繁互动交流以及观念的碰撞,让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种要素在多个创新群体之间多元、双向地流动。因此,目前无论在世界范围、还是在国内,创新在地理空间上集中的趋势正变得越来越明显。一些创新企业云集的地方发展成为一个城市的创新地标,既有助于通过密切高效的交流,来吸引和激荡创新活动的开展,更能让人们相信一个城市追求创新的决心。

  摊开中国城市的版图,随着越来越多的创新地标崛起,创新创业的活力将充分涌流,激荡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社会动力。

中关村的转型与蜕变
当创新中心成为城市地标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