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8月06日 星期六

赞比亚:南部非洲的异域风情(国人看世界)

陆小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8月06日   第 12 版)

  图为维多利亚大瀑布
  (本版图片均来自于百度)

  热爱舞蹈的赞比亚人

  赞比亚位于非洲中南部,这个美丽的内陆国家河流众多,水系发达,水力资源非常丰富。与其他非洲国家相比,70多个族群部落、30多种语言分支使赞比亚显出了更为丰富和独特的文化多样性。“这些构成了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赞比亚。”赞比亚旅游文化部常务秘书长斯底帕腾先生不无自豪地对笔者说。

  盛夏的北京,正是酷暑难耐,而南半球的赞比亚,却恰逢一年中最凉爽舒适的干冷季。在中赞建交进入金禧年之后,笔者跟随中赞经济文化交流友好促进代表团走进这个美丽的国度,一幅美丽的异域风情图卷在我们眼前缓缓展开。

  双彩虹下的“霹雳之雾”

  维多利亚大瀑布位于赞比西河的中游,赞比亚与津巴布韦接壤处,宽1.7公里,最大落差108米,为津巴布韦和赞比亚两国共有,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位居世界七大自然奇迹之列。由于瀑布落下时声如雷鸣,当地居民称之为“莫西奥图尼亚”,意为“霹雳之雾”。

  当地朋友介绍说,1.5亿年前地壳运动所造成的岩石断裂谷正好横切赞比西河,形成了维多利亚瀑布。准确来说,这是一个瀑布群,最宽处1690米,最高处108米,由“魔鬼瀑布”、“马蹄瀑布”、“彩虹瀑布”、“主瀑布”及“东瀑布”共5条将近百米的大瀑布组成。

  隆隆水声越来越近,眼前出现一个宽不见边的千丈峡谷,原本潺潺流淌的赞比西河至此飞流直下,顷刻间跌入100多米深的峡谷中。只见千万条雪浪翻滚,湍流怒涌,仿佛上帝之手将那千万匹银练在我们面前同时舞动,令人叹为观止!

  在东瀑布与彩虹瀑布之间,横跨空谷有一座“刀刃桥”,桥如其名,长30余米,宽不到2米,走在桥上如悬在半空,行在刀刃上。穿上雨衣,登上凌空而建的刀刃桥,立刻就陷入了瀑布溅起的滂沱大雨的包围中。只听四周瀑声如雷,仿佛千军万马在身边呼啸奔腾。不知转过几个曲折后,雨水骤停,眼前空谷连绵,瀑布也好似温柔了不少。回头看一看,不远处,不知何时出现的两道彩虹,在天边划出了优美的双半弧。

  让动植物“野蛮生长”

  在赞比亚,人和动物不分高下,对生命和自然的尊崇几乎是下意识的。一次,我们在山路上行走,遇到一条小蜈蚣,领路的当地人当即弯腰,顺手把它捉到一边草丛里,以免被路人踩到误伤。

  在利文斯顿博物馆,展厅中有一面用栏杆围起的镜子令人印象深刻。走到镜子前,每个参观者都会看到镜中的自己被困在围栏中,由此反思人与动物的关系,提醒人类尊重大自然中的每个生命。

  在赞比西河边,当地一位官员指着河对岸的一座小岛告诉我们,小岛上都是野生动物,曾经有人想对此进行商业开发,但这一想法被坚决否定了。所以那里至今仍是动物的天堂,“它们甚至从未见过人类”。

  正因如此,赞比亚的生物多样性得到很好的保护,动植物都在这里“野蛮生长”,自在撒欢儿。即便行驶在路上,你也可能与各种各样的动物“偶遇”。在这里,笔者看到车边的猴子们抢地盘、打群架;路边的大象用长长的鼻子卷着树叶吃;还看到跪着吃草的野猪,那样子真是萌翻了。

  乘船沿着2公里宽的赞比西河道顺流而下,两岸是津巴布韦和赞比亚两国的国家公园,植被葱绿茂密,树林里不时可以看到大象、野猪等动物的身影,而在静静流淌的河水里,随时能看到河马和鳄鱼。

  骨子里的舞蹈基因

  赞比亚全国共有73个部族、30多种语言分支。来赞比亚,不能不感受其丰富的部族文化,而部族文化最绚丽的篇章,莫过于多姿多彩的传统民族舞蹈。

  在卢萨卡的一个文化村里,来自赞比亚各地的顶尖艺术家们正在举办一场小型的优秀舞蹈节目汇演,供中国艺术家们观摩挑选。

  中赞经济文化交流友好促进代表团团长王兰萍告诉笔者,今年金秋季节,从这些节目中挑选出的优异者将组成赞比亚舞蹈艺术代表团到中国多个城市巡演。

  泥巴垒起的几层观众席,中间一个比地面略高的圆形土台,四周围一圈草席,这便是“剧场”了。没有座椅,没有顶棚,更没有灯光音响,一群身着艳丽民族服装,却一律光着脚的艺术家们就这样上场了。当歌声唱响、鼓点敲动,他们舞动身躯时,仿佛舞蹈的精灵附体,每一个关节、每一寸肌肤都在飞扬律动。

  走过几个村子,笔者发现,赞比亚人性情开朗,能歌善舞,跳舞不仅是他们最喜爱的娱乐方式,更是他们的社交方式。在利文斯顿一个叫玛拉姆巴的文化村里,大树边、茅屋旁,照旧是简陋的圆形舞台。

  笔者前面坐着一位抱着娃的女子,她随手把娃交给旁边的同伴,跳上舞台就和演员们一起舞动起来,竟然完全跟得上节奏,让人不得不感慨赞比亚人天生的舞蹈基因如此强大。北京协力环宇文化交流中心总经理陈晓霞一直致力于中非文化交流,曾多次来到非洲,她告诉笔者,传统民族舞蹈深深植根于民间土壤,这正是赞比亚民族文化枝繁叶茂的根。

  爱好中国文化的酋长

  在南部非洲历时千年的班图人大迁徙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大小部落和王国,酋长在各自领地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赞比亚独立后,仍然保留了酋长制度,并对其进行了利用、限制和改造,在全国给予各级酋长崇高的地位,让酋长在一定范围内参与国家和地方事务。对于传统的赞比亚人来说,他们特别重视对祖先神灵的祭拜,而酋长又被看作祖先意志的化身,是能与祖先之灵通气的人,重大的祭祖仪式都要由酋长主持。由此形成了尊贵神秘的酋长文化。

  在赞比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李维群先生的安排下,我们在大树村拜访了木昆尼王族高级酋长帕拉芒特先生,酋长在利文斯顿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听说大瀑布一带都是他的领地。击掌行礼后,走进他的茅屋客厅。迎面是一对巨大的象牙围着一把象征着权力和威仪的宝座,扶手上分别雕着几头大象。宝座前面伏着一只头部隆起地面、披着完整虎皮,正张嘴仰头长啸的猛虎标本。猛虎身子前后插着几支弓箭,如此装饰使整个屋子透出莫名的神秘。

  好在酋长本人并不是我们想象中茹毛饮血的模样,倒是穿着皮鞋T恤,是个“现代人”。酋长对中国人十分友好。据说,本国人见他必须单膝跪地以示尊敬,而我们则不必了,只需击掌致意即可。他告诉我们,他去过两次中国,“非常喜欢中国”,如今,他把自己的几个女儿都送到中国留学了。“中赞两国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构成了各自的文化魅力,欢迎更多的中国朋友来赞比亚体验和感受。”他笑着说。

赞比亚:南部非洲的异域风情(国人看世界)
爱上青年客栈(旅游漫笔)
奇幻梦游萤光湖
古村杨源看“人鱼同乐”
责编:尹 婕 邮箱:rmrbyinji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