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8月06日 星期六

给洋学生取个中文名

董淑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8月06日   第 05 版)

  一般情况下,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老师,面对一批新学生,第一项任务便是给他们取中文名。就像不少学英语的学生要取个英文名一样,学中文的外国学生都希望自己有个中文名。

  从我的取名经验来看,外国学生的中文名大概有如下几类:

  一是本国名字的音译或意译,比如最常见的“玛丽”“玛利亚”“大卫”“安娜”“马克”“丹妮”“安东尼雅”“亚历山大”“马里奥”“安德烈”等。这些都是欧美国家的常用名,因而一个班上有两个玛丽、3个大卫是常有的事儿。这样的名字一听便知是外国人。也有半音译半意译的,比如俄罗斯名字是ЯНА,Я发音类似汉语拼音的ia,将其与中国常见姓氏“杨”对译,“НА”仍旧使用音译,她的中文名字便成“杨娜”,可谓“中西合璧”。

  二是老师给取一个很中国化的名字,比如“蔡建伟”“马小龙”“肖文辉”“肖玲”等,这些名字丝毫看不出“外国”痕迹。有的老师喜欢给女孩子取一些颇具中国古典文学韵味的名字,比如“冬梅”“秋兰”“黛兰”“青梅”“夕岚”“冰清”“小雅”“雯莉”等,让人恍惚中以为置身于大观园。

  三是留学生为“炫酷”而自己取的“怪”名。洋学生“炫酷”表现之一就是取中国名人的名字。“李白”“曹操”这样的名字在中国妇孺皆知,而且在中国文化中已经符号化,中国人通常是不会给孩子取这样的名字的,但洋学生却有可能因为觉得“酷”而给自己取这样的名字。再比如“徐克”“大山”“李冰冰”“范冰冰”等,每年在课堂上我们都会遇到这些“明星大腕儿”。去年电视剧《勇敢的心》热播时,我班上有个学生给自己取名“霍啸林”!“炫酷”表现之二是取有个性的名字,比如“闲逛”“嬉皮”“可乐”“牛仔”等,目的就是要彰显个性,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至于美感和寓意则根本谈不上。这些“酷”名,在中国老师看来多少有点怪,不过名字是人家自己取的,只要没有低级庸俗的字眼,也不好干涉。还有的洋学生因不了解中国文化,给自己取了“翠花”“翠喜”“小三”之类的中文名,通过老师解释,他们也认为这些名字并没有体现他们的真正想法,遂重新再取,从而避免了笑话和误会。

  一般情况下,中文名会一直跟随着洋学生,所以给他们取中文名也要慎重对待。如何给他们取个寓意深刻、文字优美、体现个性的中文名,或引导帮助学生自己取个这样的中文名,需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老师既有一定中国文化功底,又了解洋学生的喜好特点。

  (本文作者系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师)

汉语桥联通世界(点点滴滴)
跟着里约奥运学中文
学说中国话 争做中国通
给洋学生取个中文名
最美的一双手
外国学生眼中的汉语水平考试
责编:刘 菲 邮箱:haiwaibanl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