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门口的凉棚上匍匐着葡萄,叶密蔓长。院内绛紫的苋菜、粉白的菜花、青翠的生菜、绿油油的韭菜,加上丛生的花生、毛豆……成片嫩叶如绒毯般铺满田畦。一人多高的藤架上错落地悬垂下棒槌般的菜瓜、胳膊粗细的瓠子、钵盂似的小南瓜;比肩挺立的,还有亭亭的玉米和秀气的果树苗,鲜红的西红柿相伴金色的向日葵,把院中妆点得生机盎然。墙边的笼栏里,鸡群和白鹅和睦相处,从容踱步。这是笔者应朋友之邀,在京东通州何各庄村一户小院见到的“农家”景象。
不过,友人老吴并非真正的农民。他原是福建一家企业的机电工程师,退休后夫妻俩来北京与儿子同住。因年轻时下乡插过队,有务农情结,老吴近年租下这所30年租期、450平方米的院落,修建了简易房,铺设了太阳能,平整了土地,架好了暖棚,最重要的是——连上了网络。从此,开始了他后半生的“农家”生活。按老吴的话说,每天出出汗,身上舒服。他从网上学种菜知识,和邻居交流经验,向村里的老农请教,很快便成为培植蔬菜的行家里手:安装粘虫板、用黑光灯除虫,喂家禽自己种的玉米,再用禽粪给农作物施肥,培育出安全健康的有机蔬菜。每逢双休及节假日,儿子一家也到这里团聚,共同劳动,品尝新菜,其乐融融。在老吴宽敞的厨房里,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中午,老吴一家各显身手,韭菜饺子喷香可口,清炖乌鸡齿颊留芳,饭后还有匹萨饼、冰激凌,几乎全属自产品。
老吴所在的“新农村”小区挺大,共计150家。笔者转悠了相邻的几户新“农家”,虽然所种农作物不尽相同,生活方式略有差异,但放眼院中都是郁郁葱葱。主人多是退休人员,平日里常呼朋引伴,喝茶、打牌、聊天,享受田园风光,成为休闲旅游的又一种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