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8月04日 星期四

林军:严把侨联课题质量关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会员大会在京闭幕
“国际视野下的华侨华人”研讨会同期举行

本报记者 孙少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8月04日   第 07 版)

  图为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主席台。
  林萧凡摄

  8月3日,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的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闭幕。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林军,中国侨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董中原,中国侨联顾问林兆枢、李祖沛、朱添华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位代表、特邀代表、理事、顾问等15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林军代表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学会新一届理事会,选举丁毓玲等145人为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七届理事会理事。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林军为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七届理事会会长,董中原为常务副会长。

  汇聚各方智力资源 实现新突破

  林军代表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时总结了学会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同时,林军提出了今后五年学会的工作设想。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侨务工作论述研究,要深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侨务工作论述,要加强合作开展习近平侨务思想研究;二是发挥人才优势,进一步加强侨史侨情研究,完成《中国华侨农场史》编纂出版工作,提高侨史工程书籍出版质量,保持《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杂志的学术权威性;三是提升学术水平和研究质量,进一步完善课题管理,严把中国侨联课题的质量关,积极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四是创新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方式,提高理论研究对实际工作的助推作用,拓展科研合作范围,创新“系列讲座”举办模式,联合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和成立研究中心。未来5年,学会要紧紧围绕国家“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建设等重要战略部署,继续保持昂扬斗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中国侨联为依托,汇聚各方智力资源,努力实现学会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新提升,为华侨华人研究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国家战略提供智力支持

  董中原在总结讲话时提出4点建议。第一,把握时代性,在国际形势变化中推进华侨华人研究。华侨华人研究不仅要立足全球视野,准确认识国际移民新动向,还要明晰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海外侨情新变化,同时更要配合国家战略,主动研究国际移民新问题。

  第二,立足专业性,充分体现华侨华人研究工作的中国特色。当前,华侨华人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也面临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开创华侨华人研究新局面。一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研究方向。二要推动华侨华人研究长远发展。三要打造华侨华人研究的“中国学派”。

  第三,提高前瞻性,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提供智力支持。为更好适应世情、国情、侨情的发展变化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华侨华人研究应提高前瞻性,将其放在全球化时代和中国发展的时代进程中去考量和定位,提高预见能力,加强对策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提供智力支持。一要找准服务国家战略的切入点。二要始终坚持为侨服务的正确方向。三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第四,体现服务性,创新侨史学会的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中国侨联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努力为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帮助中国华侨历史学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秘书处应认真听取各位会员、理事、顾问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创新学会工作机制和运作模式,持续推动华侨华人研究事业创新发展,加快形成功能互补、共谋发展、良性互动、协同创新的华侨华人研究新格局。一要进一步加强开放型建设。二要进一步加强枢纽型建设。三要进一步加强平台型建设。

  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在大会期间,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主办的“国际视野下的华侨华人”学术研讨会同时召开。来自国内的顶尖学者和与会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思考。

  研讨会上,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华侨大学讲座教授庄国土作了题为《21世纪的国际关系和华侨华人》的演讲,加拿大皇家学院院士、加拿大沙省大学终身荣誉教授李胜生的演讲题目是《云横秦岭家何在:海外华人人口变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六使讲席教授、社会学系主任兼华裔馆馆长周敏作了题为《国际移民的趋势以及对国际移民研究的思考》的演讲,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欧美同学会专家咨询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国福作了题为《中国国际移民(侨)的目前形势、面临挑战和未来探索》的演讲,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教授宋全成的演讲题目是《欧洲难民危机对欧洲地区华侨华人的影响》,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特聘教授李明欢作了题为《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东南沿海侨乡研究》的演讲。

林军:严把侨联课题质量关
侨情乡讯
里约奥运海外军团的“华人面孔”
汕头“华侨板”累计挂牌企业超过400家
华裔少年 中国寻根
中餐是我和父亲的纽带
责编:孙少锋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