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8月03日 星期三

防天灾,香港“宁愿做得超前一点”

本报记者 连锦添 陈 然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8月03日   第 03 版)

  8月1日,全香港都在谈论强台风“妮妲”将夜袭香江。之前分析,“妮妲”破坏力可与8年前的“黑格比”相比,所以香港各方严阵以待。天文台当晚20时30分发出8号暴风信号,全城的减灾防范行动就围绕“8号风球”展开。官方措施与民间行动的自觉配合,助力香港走过风雨。

  应对,一切围着“风球”转

  “妮妲”给香港造成的灾害不算太严重。大致是7名市民受伤,倒塌树木几百株,有几处水浸和山泥倾泻,有二三百人入住临时庇护站。大批航班延误,日间学校停课1天,巴士停止服务半天,港交所当天闭市。

  8月2日凌晨,香港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往日在公园晨练的人们此时乖乖在家中锁紧门窗,空荡荡的街道只听得见咆哮的风雨声。上午,记者的车子行驶在港岛,平日喧闹的街道难见一人。8号风球下,多数市民待在家里,不用上班上学,放起了“台风假”。

  风球是香港天文台发出的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分为1号、3号、8号、9号和10号。“防台风看风球”已渗透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在香港有一套机制,台风到来前就会“自动”启动,一般情况下政府负责人不需要上电视讲话,雇主、居民等只需按照指引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居民对天文台警告信号背后的含义很了解。8号风球挂出,大多数机构都停止运营。雇主根据职员回家的距离,由远而近地安排下班,还没有上班的人就在家里待着。这些不需要特别通知,是法定的。

  台风信息的发布制度也十分完备。风球一旦挂出,政府和民间的各种传播工具都迅速开动,电视时刻把风球标志挂在屏幕上,电台每隔几分钟就播报最新情况,各种公共交通工具上都会向乘客作出提示,公共场所的显眼处甚至住宅楼门口,都会树立风球警告牌,智能手机的用户更可以实时接收天文台天气实况。

  台风天并不等于城市“休息”一整天。8月2日时近中午,“妮妲”逐渐远离香港,天文台改发3号风球。风弱了,公交恢复,该上班的就要出门了。政府机构一般要在8号风球解除2小时内恢复办公。教育局宣布,所有日校当日继续停课,夜校则恢复上课。迪斯尼乐园宣布下午2时后开放,维持有限度服务。

  细节,体现在每项服务中

  一遇台风天,市民可以轻松在家,而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却进入紧急应对状态。

  8月1日18时20分,特区政府公布,已就台风将袭港启动跨部门紧急应变监察系统。消防处、警务处等作出充分准备和部署,随时候命。民政事务总署开通紧急事故热线。渠务署已巡视各区容易水浸的地点,检查和清理渠道,保持渠道畅通,并检查防洪设施。运输署紧急事故交通协调中心制订了详细的交通运输应变计划。而特区政府各部门启动的应急中心达十几个。

  记者了解到,这些中心的负责人各司其职,职能交叉的,现场办公协调,例如发现道路上有倒树,消防局派人去锯树,警察作出绕行方案,交通署协调沿途公共交通车辆绕行。

  政府部门的各项防台风公告十分及时,通过电台、电视台反复播报。如司法机构8月2日凌晨公告,当天所有法院、审裁处的聆讯延期。海事处提醒船主立即采取防风措施,将船只妥善系固于安全地方,后又公布位于屯门的避风塘已告满,请船只使用其他避风塘。

  周到的服务体现在每个细节中。香港公司多、雇主多,在特区政府的众多告示中,记者注意到劳工处连续两天的公告,它提醒雇主尽早预先订明员工在台风及暴雨警告下的工作安排,内容应包括:在天文台发出台风警告时,雇员是否需要上班,是否可以提早下班,相关安排如何;台风警告取消后,如何复工。劳工处发言人说:“雇主应体谅雇员,作出弹性处理,不应扣减工资。”

  有宽也有严。对各类在建工地,特区政府采取更严格、更细化的管理。8月1日劳工处发出通知,要求雇主、承建商及雇员注意用电安全。必须尽量避免委派雇员在受暴雨天气影响的地方进行电力工作(如电弧焊接工作)或处理电力作业装置。即使在不受暴雨影响的地方,由于空气较潮湿,仍须采取系列安全措施。

  减灾,把危害估计充足一些

  应对天灾,香港特区各部门宁愿多做、早做,集合全民力量防灾减灾,已探索出一些路子。对于可能发生的灾害,考虑充分,投入充足。重点防洪设施,按百年一遇甚至200年一遇来设计施工。

  香港山多斜坡多,因此给每个斜坡编立号码,标明由哪家机构或者私人护养,责任明确。全港有“身份证”、列入管控的斜坡达6万个,投资巨大。

  香港容易发生内涝,1992年一场暴雨损失1亿港元,后实施一项“雨水排放系统整体整治计划”,近20年来已投入数百亿港元,基本防止了大面积水浸的发生。香港的防洪策略采用了一个创新方法,即“上游截流”:把上、中游集水区的雨水截取,引流绕道集中起来,避开闹市区排入海。几条雨水排放隧道十分宏大,最大的一条造价30亿港元,主隧道直径逾7米,够双层巴士通过。

  记者问香港渠务署总工程师何耀光,这样庞大的设施平时虚置,是否有人觉得可惜?他说,自然会带来什么危害、破坏程度如何是难以预料的,最要紧是做足防范措施。“防天灾,宁愿做得超前一点、充分一点”。

  对这次的“妮妲”,香港专家也是充分评估危害性,特区政府全力预防灾害。香港天文台前台长林超英预计,由于8月2日又“撞正”新月天文大潮,天文涨潮叠加效应下,危害可能加剧,要严加防范。

  此番预计并不是空穴来风。曾经台风“约克”袭港造成2死500伤,800多个招牌被吹落。今年“妮妲”来袭,香港重点地区早已严阵以待。渠务署派人前往大澳、鲤鱼门海旁道、屯门和其他沿岸低洼地区采取应变措施,包括堆放沙包、安装活动闸板等。

  林超英肯定了防御措施的必要性。他说,香港是人口和财富密集的城市,在风季、雨季来临之前,大家就要加强防范;如果临时张罗,狼狈又危险。

  (本报香港8月2日电)

解放军驻港澳部队与各界共庆建军节
蔡英文的道歉实为政治秀
访港旅客消费减少
香港6月零售值跌8.9%
台湾同胞体验湖南沅陵民俗
防天灾,香港“宁愿做得超前一点”
“西部电影展”在港开幕
香港大学发现新蚁种
责编:王 平 汪灵犀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