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一名8岁男孩偷拿父母手机,通过微信钱包转出6700元购买游戏虚拟装备的消息在网上引起讨论。除了吐槽熊孩子坑爹、游戏公司害人不浅、父母管教不严之外,网民低龄化问题也受到关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民总数已达6.88亿,19岁以下网民占全体网民的24.1%,其中年龄低于10岁的网民超过1800万。“小网虫”越来越多,如何趋利避害、引导儿童安全上网成为众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❶ 必然趋势:网民呈现低龄化
在移动终端大肆兴起、互联网触角无处不在的今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对“00后”“10后”来说就像玩具一样稀松平常。伴随“移动互联网”成长的这一代孩子,养成的却是“不移动”的生活方式,仿佛生活就是在电视、电脑、手机等不同屏幕间切换。
坐在家里的沙发上,3岁的萱萱拿着ipad,眼睛盯着屏幕,手指不时划动,看照片、玩游戏、放音乐……“她什么都会,玩得比我都溜,不给她玩就哭。”萱萱的妈妈说。湖北武汉的秦女士也有同样的困扰。有时儿子哭闹,秦女士便用手机上的图片和动画哄他安静,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习惯。“现在孩子每天都想拿手机看动画片,不给他看还耍脾气。”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民低龄化已成普遍现象。在中国,“小网虫”已成为互联网大军的重要成员。不久前,腾讯公司发布的《儿童安全上网指引报告》显示,90%的中国儿童(指18岁以下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互联网,其中城市儿童触网率近95%。儿童首次触网年龄也越来越小,报告指出,56%的儿童初次上网年龄低于5岁。未成年变“屏奴”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家长担忧。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30年前,电视的普及也曾引起相似的焦虑。大多数“80后”“90后”儿时都被父母教育过“看电视影响视力和学习”。如今,当年的低龄电视观众已成长为社会的中流砥柱,父辈的焦虑也随之烟消云散。当眼前的显像管变成手中的液晶屏,在父母对电视的担忧中长大的这一代人,又轮回般地陷入对孩子上网的焦虑中。然而无论如何焦虑,都无法阻止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儿童成为“网络原住民”。
❷ 利弊之辨:切勿因噎废食
同时提到“低龄儿童”和“上网”,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网络“毒害”儿童的种种罪行。损害视力、影响学习、受不健康内容误导、沉迷上网和游戏……
陕西西安的贺女士说:“孩子常常用手机看动画片,一开始不以为意,但学校体检时发现孩子视力大幅下降,现在正在治疗中,真后悔让孩子过早玩手机。”家住北京东城区的李先生为孩子打游戏的事,没少去网吧找人。虽然明文规定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网吧,但网吧老板为了赚钱还是给孩子开了“绿灯”。为此,李先生头疼不已,还和网吧老板吵过架。
对于儿童上网,网络上不乏家长表示,这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而令其担忧的原因主要有:孩子太小,没有甄别是非的能力;网络上不健康内容太多,家长无法控制孩子从上面学到什么;网络是虚拟世界,鱼龙混杂,担心孩子被骗等。
不过在如今这个时代,如果仍然因为网络可能存在的“弊”,而想方设法阻止孩子接触网络,无疑是因噎废食。套用现在的一句流行语,你用与不用,互联网就在那里。在可预见的未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与互联网发生或大或小的联系。对于孩子上网问题,家长不应该一味去“堵”,而应该想办法去“疏”。如果引导得当,网络不但不会影响孩子成长,还能发挥开发孩子智力等正面作用。
受互联网之害的个案当然有,但就像大多数人曾经平稳度过了电视普及期一样,只要负起责任,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代孩童也会平稳地度过互联网时代。
❸ 趋利避害:需要各方努力
而这份责任,绝不仅仅落在家长身上,小到个人、学校,大到社会、国家,都需要尽自己的一份力。
对家长来说,一方面应掌握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对其上网行为进行有效管理,限制某些浏览内容;另一方面要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劳逸结合,降低孩子对屏幕的依赖。而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让学生更及时、深入地了解互联网,认识其利弊,以更理性地选择自己的行为。
就社会而言,应该为辨别力和自控力尚缺的孩子提供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无论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个体经营者、企业,还是每一个网民个体,都应该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如运营商应当为儿童设置网络绿色通道,设定特殊的网页导航及搜索引擎;网民应该规范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传播不适宜孩子观看的内容。
在国家层面上,政府部门应该制订相关法律法规,为网络社会立规,划定红线;对网站及网游进行分级,鼓励开发适合未成年人的网络应用产品和特定服务。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国家建立游戏分级制度很有必要,这个制度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父母对孩子玩游戏的监管责任。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整治力度,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具体到每个人,当我们在指责网络、担忧孩子的同时,也应该进行自省。成天抱着手机、对着电脑的我们,怎么能指望孩子对网络“免疫”呢?如果更多成人能以身作则、学会自控,将自己从网络中解放出来,或许会成为孩子更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