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7月30日 星期六

呼伦贝尔“听”海

韩冷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7月30日   第 12 版)

  7月的呼伦贝尔,云忽然就低了,高了蓝天;羊忽然就胖了,瘦了微风;草忽然就高了,矮了河流。面对这般变化的宝石般澄清的空间,成百上千的慢流,数以万计的牛羊,无以计数的绿草,挤挤挨挨密密匝匝地晃成一片海,在天地间连绵回旋、奔涌而去。草原的狂欢,此时已无法用眼睛来铺排,不妨张开两耳,听听草原的心率。

  驾车北行,从海拉尔到陈巴尔虎草原,渐进草圃的深处,似乎所有的景色都不见了,只剩下铺天盖地的碧绿,漫过山岗,一直铺到天边,只觉得自己是浮游在浩瀚的绿色大海里,随浪升沉。起伏的静谧之中,丝丝絮语入耳,虽躲躲闪闪,羞羞答答,却被微风“出卖”:倏忽间,青草婆娑,声息曼妙,如层层碧浪不断卷涌,顺风悠旋,离天很近了……

  于是,躲开其他人,找一块草坪悄悄躺下,闭眼凝听属于大地的细语轻言,看草原,更要听草原,听草原的声音不仅用耳,还得用心。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风带着这片沃土的呼唤和应答,在静谧湖泊悠悠的流淌中,赋予草原生的涌动,深抵地心的黑褐色泥土里,包藏着清晰而悠长的生命信息,一个又一个的呼号着。

  沃土、夏风、飞鸟、河流、牛马,甚至虫蝶,都在歌唱,歌唱天时地利,歌唱生命轮回。仿佛一个庞大的乐队,每一株青草都摆出牧童的架势,晶莹的露珠是它们的乐谱,迎着优雅起舞的蝴蝶,滚动出不同的音符,那乐音如同蜜蜂般穿梭来回,盘旋、俯冲、追逐。散淡的牛羊也加入了音乐的海洋,哞哞咩咩的叫声,是它们的蒙古长调,悠扬绵长。奔跑的马群轰轰地响起,如同磅礴的架子鼓,声似雷霆万钧,乐音密布,恰似大海咆哮,一瞬间,俱寂引爆,绿波飞洒。这世间绝响,无异天籁。

  人们都爱在呼伦贝尔草原的名字中加上一个“大”字。确实,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面积最大,也是保存最好的原生态草原,在世界上也是堪称最辽阔最肥美的草原之一。历史学家翦伯赞曾这样描述它:假如内蒙古是游牧民族的历史舞台,那么,呼伦贝尔就是这个历史舞台的后台。这里饱含着岁月的沧桑,更凝固着历史的声音。于是,在金帐汗敖包山,在用石块垒成的飘扬着红色、白色经幡的拱形敖包旁,身穿法服的萨满师引着人们顺时针绕行,嘴里念着古老而神秘的咒语,亘古的声音,传奇的声韵,野性地奔跑在这片圣地的天地间。

  草原这片海,不仅涌动着斑斓细碎的万物声息,更回荡着最原始质朴的韵律。草原的歌,是牧者骑着马,立在草丘上,伴着悠扬的马头琴声唱出的。那歌声,不徐不疾,缓缓送出,每个曲调,每句歌词,都拉得长长的,远远的,似乎已越过起伏的草丘,搭上飘浮的流云。这牧者浑圆嘹亮的歌声,一直这样流淌着,地上的骏马听得见,天空的飞鸟听得见,心中的人儿更听得见。

  袅袅炊烟在牧者的蒙古包中升起,大地重归悠远宁静。在草原,听觉和味觉一样会复苏,吃着鲜嫩的手把羊肉,喝着醇香的混着奶豆腐的奶茶,想起那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诗句,这曾是古人的梦想,而蒙古族人的生活,岁岁年年,都是这样悠然。于是,喝杯纯正的马奶酒,吼几嗓豪迈的蒙古歌,围起篝火跳起舞,用新出的热汗洗去旧日的疲惫,然后在蒙古包里一觉睡到天明。

“日常化”为汉服增秀添美(旅游漫笔)
大美南海诸岛,值得去看看
酷暑“烤”热葡萄经济
呼伦贝尔“听”海
责编:尹 婕 邮箱:rmrbyinji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