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7月30日 星期六

辩论是语言的综合学习

孟德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7月30日   第 05 版)

  图为孟德宏(右四)和部分留学生辩论队成员。

  2016年6月底,第七届北京留学生汉语辩论邀请赛落下帷幕。经过3个月的角逐,北京地区的两强——北京语言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天津河北地区的两强——河北大学和天津大学,分别进行了两两对决。在评委嘉宾及来自京津冀地区100余名高校师生现场观众的见证下,北京语言大学、河北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分获冠亚季军。

  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留学生辩论队的指导教师,今年是我第二次参与这个比赛。2014年,我曾带队参赛,最终仅获得北京地区第三名而无缘决赛。那次参赛经验告诉我,与一般汉语辩论赛不同,留学生汉语辩论赛的参赛选手非华裔,母语非汉语,所以指导留学生参加汉语辩论赛,不能完全照搬指导中国学生的方式。

  为准备比赛,我们首先组织了以中国学生为主体的模拟对辩队伍,目的在于进行较为真实的操演,将比赛过程中的诸多可能性尽量全面细致地加以准备;其次,我们为留学生辩论队配备了汉语指导教师,根据参赛留学生各自不同的语言风格,逐一指导、纠正和打磨其语言表述;最后,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回答对方辩友的问题,在进行赛前辩题准备的时候,我们要求留学生辩论队员和中国学生对辩队伍轮流站在“正方”和“反方”的立场上,进行模拟棋盘推演试辩。

  通过这次带队参加留学生汉语辩论赛,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力量。比如,在准备“份子钱到底过没过时”这样的辩论题时,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的认识呈现出鲜明的文化差异:来自韩国、日本和马来西亚的留学生看法与中国学生相似;但来自西班牙、美国和法国等国的同学看法则完全相反。有时刚拿到一个辩论题,留学生之间、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就已经辩论得不亦乐乎了。

  语言承载着文化,而文化影响着思维。在准备“人工智能能不能战胜人脑”这个辩题时,中外思维的差异性就体现得非常明显。中国学生认为,“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人工”,离开了“人”的因素,根本就不可能出现“人工智能”;而留学生则认为,人工智能不能作这样“中国化”的理解,必须回到它的英文词汇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加以理解。但是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留学生汉语辩论赛,是以汉语为语言媒介的辩论,怎么可以用英文进行解释呢?两种不同语言的背后,其实是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必然会带来对同一现象、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所以,贯穿在3个月的辩论赛过程中的,其实也是留学生母语思维和汉语思维之间的冲突与调和。

  第二语言的学习,既是一个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不断得到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对目的语的文化和思维的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我认为,留学生汉语辩论赛,其实是汉语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也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问题的具体呈现,更是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实际应用。因此,汉语辩论、汉语演讲、汉语歌曲大赛等,既是外国汉语学习者喜闻乐见的汉语应用方式,也应该成为一种被引入汉语国际教育课堂的语言教学与学习方式。

  (本文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师)

谐音注音学中文,利弊何在
注重效果 不拘形式(点点滴滴)
图片报道
能说地道北京话的美国小伙
我的大家族
辩论是语言的综合学习
责编:刘 菲 邮箱:haiwaibanl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