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墨尔本,下了飞机,我便激动地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翰在我状态下留了一条长长的评论:“昨天还看见你,今天你已横跨大洋到南半球了,感觉有些恍惚……”“煽情翰!”我简短地回复了他。
临行前的一个月,我天天宅在家看视频,出门的目的就是约小伙伴们打游戏、搓麻将、吃夜宵、玩狼人游戏……如此日复一日,浑浑噩噩,不亦乐乎,当时的我希望日子就这样持续下去,永不停歇。而初到墨尔本的兴奋与激动让我把那段“醉生梦死”的日子瞬间抛在脑后,甚至也忘却了当时的期许。
把行李搬到房间后,我便开始了马不停蹄地奔波:办交通卡、银行卡、电话卡、学生卡,忙着买生活用品,参加学校各种新生活动……朋友圈的状态也渐渐变成了大家眼中一出国就开启吃喝玩乐新模式。晒沙滩照、晒厨艺、晒活动是其中当然包含的内容。
在墨尔本吃的第一餐令我印象深刻。对当时的我来说,用英语点餐是个挑战。记得在选酱料时,我扫了一眼,发现自己除了tomato sauce,其他都看不懂。“Tomato salad please”,我随口说。“Sorry?”对方显然没有听懂。“Salad”,我回答。店员依然没有明白我的意思,以为我要更多蔬菜。难道沙拉酱不是“salad”吗?我心中充满了疑惑……一个月后,我才知道,当地人称沙拉酱为“salad dressing”,难怪别人听不明白我说的英语。
当我在微信朋友圈晒了平均每天只有一节课的课表和一张“赤膊”征战澳服游戏的照片后,好友们纷纷在状态下留言,感叹我在此悠闲惬意的留学时光。而他们哪里知道,那是我来墨尔本留学近3个月来唯一一次玩游戏。被繁重学业压得透不气来,我只好暂时作别了那些心爱的游戏。实际上,我清楚地意识到,这甚至不是暂别,而是痛痛快快玩游戏的日子永远不再回来。
原以为出国留学后,英语水平会自然而然地大幅提升;会跟一大堆老外一起上课,与他们毫无障碍地用英语交流。然而,事实是过了3个月,我的英语并没有多大长进,还在口语、写作上“挣扎”。讨论课上只有两个外国同学,大家基本是用中文交流,用英语的机会很少。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和价值观的差异,与外国人交朋友也困难重重。功课使我疲于奔命,课程虽然很少,但需要阅读的资料很多,布置下来的作业量很大。每周,我总有读不完的资料,总有做不完的作业。
忙碌的留学生活让人始料未及,却也让人感到充实。就这样不只不觉中,3个月时光悄然流逝,而我逐渐地适应了这里。就学习而言,我的作业成绩既有令人欣喜的进步,也让人沮丧的苦涩,但无论怎样,我都一如刚来时一样认真努力,并欣然地接受,因为留学生活让我明白了,进步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和潜心的修行,不理想的成绩只能说明需要提高的空间和迫切性。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高晓松身陷逆境时写下的这句话感人至深,也给时刻心怀“诗和远方”人们以极大鼓舞。我很欣赏那些无畏逐梦的人,但并不喜欢高晓松的这句话,因为他把忍受和适应当下的逆境,看作某种令人不堪的 “眼前的苟且”,而在我看来,那是锤炼人意志的生活的馈赠,应该坦然、欣然地面对和接受。抱有某种无法拒绝的无奈,只会让人在消极中错失“诗和远方”。
换一种眼光和视角,不如人意的眼前生活其实并不“苟且”。于我而言,墨尔本的求学时光虽然紧张、忙碌,但是我感到满足和幸福,而曾经在国内度过的那些“任性”甚至有几分荒唐的日子也让我感到愉悦和怀念。经历的就是人生,到底值不值得,到底有多少收获,一时还难以判断,甚至无需计算。我不去想留学最终能带给我什么,只知道每天做最好的自己。
我喜欢墨尔本,也想念故乡。我做着热爱的事情,也认真对待不那么喜欢、不那么熟悉的作业。见识过现实的人情冷暖,品味过酸甜苦辣,但我也会把心中的一个角落永远留给宫崎骏的动漫和自己的永无乡。
远方可能诗酒歌赋江山良人,但自己的眼前又未尝不是他人的“远方”?
(作者就读于墨尔本大学。本文为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馆教育组“我是留学生 这是我的故事”有奖征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