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7月27日 星期三

抗震重建40年

凤凰涅槃新唐山

本报记者 史自强 彭训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7月27日   第 12 版)

  唐山抗震纪念碑
  (资料图片)

  唐山市丰南区是昔日震中区,如今生机勃勃

  唐山市路南区新华西道如今高楼林立

  7月22日,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院友骆占增依靠电动车出行。
  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

  7月23日,摄影师常青展示他所拍摄的唐山市民王树斌从废墟中被救出的照片。
  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

  凤凰台雕塑

  7月23日,抗震英雄李升堂在唐山抗震纪念墙前祭奠逝者。
  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

  中车唐山公司生产的“和谐号”列车

  中车唐山公司厂区在地震中几乎被夷为平地

  1976年7月28日凌晨,很多唐山人还在睡梦中,一场里氏7.8级的大地震发生了。这场大劫难带走了24万多条生命,全市97%以上的工业和民用建筑被摧毁。有个别外媒当时预言,唐山“将从地球上被抹去”。

  唐山又名“凤凰城”。大地震之后,白手起家40年,唐山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地震前的1975年,唐山财政收入4亿元,经过10年重建、10年振兴、20年快速发展,2015年,唐山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财政收入575亿元,分别比震前增长了73倍和141倍。一个新唐山巍然屹立于渤海之滨!

  王树斌,在废墟中被埋长达8天8夜。40年后,已经64岁的他还清晰地记得,100多名解放军战士在废墟上挖了整整10个小时,才将他救出来。在唐山,14万名解放军官兵,从瓦砾中救出1.64万多名被埋群众。

  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给了唐山人民无穷的力量。300支医疗队,2万多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奔赴唐山;10万名重伤员通过空中和铁路,转送到全国97个城市得到及时救治。

  有全国人民“做靠山”,唐山底气十足:震后10天,唐山就采出了第一车“抗震煤”;震后20天,唐山造出了第一台机车;震后28天,炼出了第一炉钢;震后一年,被国外认为至少20年才能复产的开滦煤矿全面恢复生产,震后两年,煤矿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基本达到震前水平……

  震后第一个10年,为重建新唐山,国家相继拨款43亿元,从全国调集了3000多名专家学者、7万建筑大军与河北省内20万建筑工人,展开了一场重建唐山的大会战。到1986年,唐山经济恢复建设基本完成。震后第二个10年,唐山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8.5%。199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90亿元,是地震前的7.4倍。震后第三个10年,唐山市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均居河北省第一位。

  然而,粗放的增长方式,“一钢独大”的产业结构,在推动唐山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污染严重问题。经历40年快速发展后的唐山,现在正面临第二次涅槃——转型升级。

  唐山市委书记焦彦龙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层层推进,为唐山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弃‘黑’转‘绿’是唐山的必由之路!唐山要尽快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的换挡升级。”

  按照河北省政府要求,到2017年,唐山必须压减炼钢产能4000万吨、炼铁产能2800万吨。为此,唐山大力实施去产能战略,凤凰城再次蓝天重现。唐山市环保局数据显示,去年,唐山空气达标天数156天,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26.1%。

  一面去产能“做减法”,一面增加优质增量“做加法”。刚刚创造时速487.3公里的“中国第一速”动车组、活跃在全国工厂里的工业机器人,它们都是地道的“唐山造”。

  近年来,唐山大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个和7个百分点。今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先后在唐山举办。这座不平凡的城市又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如今,唐山正用更大的手笔书写新蓝图——实现由投入增长型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资源依赖型发展向沿海开放拉动转变,努力成为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和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唐山,正酝酿又一次凤凰涅槃。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唐山市委宣传部提供

凤凰涅槃新唐山
责编:彭训文 邮箱:wanfenglin59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