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7月26日 星期二

唐山:废墟上绽放出的绚丽

杨一枫 翟明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7月26日   第 12 版)

  都市美景

  南湖风光

  震后废墟

  世博园美景

  惠丰湖夜景

  唐山,积淀着百年史说,经历过凤凰涅槃,这座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的城市,创造出太多的“第一”:第一条标准轨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座现代化煤井、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如今的唐山,秉持一股涅槃重生的精神,从曾经的辉煌中昂扬迈向更加绿色环保的未来——一座生态宜居之城在这渤海之滨灿烂绽放。

  

  【回忆】 唐山地标:铭记、缅怀与致敬

  为了纪念40年前那场大地震以及抗震救灾、重建唐山的伟大壮举,在市区中心广场西侧,唐山人民建立起一座抗震纪念馆,它也是全国唯一的一座有关地震、抗震和防震的陈列馆,同时也是“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馆中陈列全面地向人们展示大地震给唐山造成的损失、抗震救灾的成绩以及在地震废墟上崛起的新唐山的风貌。

  唐山抗震纪念馆有个曾用名——“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始建于震后10周年的1986年,就是如今可以看到的纪念馆中央主体建筑。而在这外镶紫红色陶瓷面砖的两层方形建筑的旧馆外,环抱一圈的新馆是于震后20周年建立起来的,同时更用新名。

  新馆屋面西高东低,呈阶梯状,意为步步登高,在屋顶上有一个倾斜的人字架,意为人定胜天。馆内地面、立柱均为花岗岩,浅蓝色玻璃屋顶再配上各色灯光,使整个展厅内部光线充足、明亮柔和,不失肃穆但也不会让人感到压抑。

  走出唐山抗震纪念馆,不远处的台基上一座高耸的建筑就是抗震纪念碑,连接二者的是一座大型水池。红色地砖铺砌的地面、寓意“7.28”的台基石阶。踏上4段7步的台阶,我们就来到了这座雄伟的纪念碑脚下,近距离地仰望它。

  抗震纪念碑由4只矗立的通天巨臂组成,就如同新唐山必将拔地而起的气势和一代代唐山人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纪念碑1.5米处,环带一周,有八面花岗岩浮雕,象征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记述着地震灾害和唐山人民在全国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英雄业绩。

  如今这里早已成为唐山市的地标。偌大的广场上,有很多市民在这里休憩、放风筝、玩耍和跳舞,每天来此瞻仰缅怀的人也络绎不绝。

  【启迪】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唐山工业游焕发新活力

  近代以来,位于唐山的开滦煤矿开启了这个古老国度近代工业文明的新纪元,被誉为“我国现代工业的活化石”。为保留这份荣耀,铭记这里的历史,缅怀前辈们的辛勤奋斗,如今在旧址上建造而成一座蔚为大观的公园——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在公园入口,博物馆广场的中央区域矗立着用黑色花岗岩雕刻的公园主碑——“世纪追梦”,主碑左侧是以开滦标志“双环金钻”图案做成的喷泉广场。主碑用巨型“中国黑”花岗岩石材雕凿而成,其上的“开滦矿工”栩栩如生。绕碑一周,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个黑色的大家伙似乎没那么简单。正面是最早的开滦矿工,他们举着手镐,推着小推车,而如今采煤已经用综合采煤机了。默默矗立,却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百年开滦一直在坚定不移地开创着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开滦国家矿山博物馆和整个广场都是在开滦唐山矿业公司废弃的矿区上建立而成的。

  甫一进馆,引入眼帘的便是“黑色长河”大型主题展览,煤炭工人的群像,惟妙惟肖——头戴安全帽、身着工作服、昂首阔步,似乎在迈向一个崭新的时代。

  馆内珍品甚多,比如开滦修建的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的30米实景长卷图,观赏时能体会出移步换景的国画美妙;中国迄今为止最早的股票“开平矿业局老股票”,里面的文字和印章都非常清晰;我国第一条准轨铁路唐胥铁路路轨,上面还有英文标示;1:1复原的龙号机车头,曾经就是它拉响了中国铁路运输史上的第一声汽笛……不胜枚举,美不胜收。

  此次参观,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非博物馆中的小小讲解员莫属了,虽然只有8岁,但口齿伶俐、头头是道,万字的讲解词,在他肚中滚瓜烂熟。沉醉其中,除了震撼,我的内心更多的是喜悦和欣慰,历史和文明总会通过无心插柳或有意为之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小小讲解员,就是这博物馆中最靓丽的风景。

  对于我们中的很多人来说,最期待的就是这一场井下探秘之旅了。在井下还原了矿工的真实工作,镐刨、落垛、炮采、普采、高档普采、综采和综掘7个实景实物工作面,让我们切身体验采煤的过程。神奇的是,井下还有一个4D影厅,由百年前的采煤旧矿道改建而成。除此之外,另一个有趣的体验是,乘坐井下列车,小列车分好几段车厢,每节车厢可坐4人,厢内的显示屏,模拟外部行车环境,就是由它带着我们通往地面。

  除了开滦煤矿国家公园,唐山还有水泥工业博物馆、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历史厚重的积淀、工业创客精神的新演绎,唐山的工业旅游已然成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

  【大美】 生态文明、欣欣向荣的杰作

  南湖,经历了由“深黑”到“蔚蓝”的历史性巨变,很难想象,曾经工业废料盈野、荒草杂芜丛生、恶臭扑鼻,因采煤形成的“百年沉降区”,如今已成为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融为一体的大型城市中央生态公园。

  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正在这里举办,而这也是唐山首次承办世界性盛会。会期4月底至10月中——从春到秋,这里湖光山色,花开似海。

  唐山选址南湖生态公园举办此届世园会,就是为了弘扬“时尚园艺、绿色环保、低碳生活、都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而这也与这座城市当今发展的路径保持一致。

  “不占用一分耕地”,这是世园会历史上的一次创举。倡导“节俭、洁净、杰出”既是唐山世园会的办会原则,也是这里的居民所秉承与希冀的,将成为唐山人带给世界的新印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世园会所追求的绿色环保、都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低碳生活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通过图片、文字和影像,甚至原型复刻还原的方式,游客在这里可以全面地了解南湖的前世今生。而这馆中是最吸引我的,是一张用废弃的硬纸壳做成的可以折叠沙发,有兴趣,请您也去坐一坐。

  40年前,我们从资料、图片和珍贵的影像里看到的是一片断壁残垣、废墟瓦砾;20年前,我们从当地的老人们口中听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图景;而今天,蓬勃发展的唐山在经历了震灾的洗礼和工业的崛起之后,更加珍视生态,注重环保。

  如今,唐山已经拥有国家A级以上景区39家,生态、文化等内容在产品中交互、相融和体现。冰雪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也在快速崛起。

  而唐山人的城市建设也重视旅游资源开发及生态文明建设相统一,将各类生态资源、人文资源综合利用起来。随着南湖生态公园、唐津运河生态旅游度假区、玉龙湾滑雪场建成和开放,唐山已经被打造成为当今国内旅游出行的新地标。

  在废墟上生长起来的新的历史、新的唐山已踏过昨日的断层,浴火重生,精神饱满。依托背山临海的地理格局、特有的历史文化,唐山如今俨然已成为爱好游玩的青年们麇集之所。在涅槃重生的历练中,唐山焕发出青山绿水的生态之姿。

  

  美丽唐山大事记

  1976年7月28日 唐山、丰南一带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城市房屋建筑几乎全部倒塌,铁路交通、邮电通信、供电供水完全中断,道路桥梁、工厂设备、农田水利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1981年5月 冀东水泥厂破土动工,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水泥厂;

  1982年5月11日 引滦入津工程举行开工典礼,全线长200多公里;

  1984年末 唐山恢复建设的房屋面积已超过地震前,达到160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969万平方米;

  1986年7月28日 位于市中心的“唐山抗震纪念碑”落成揭幕,预示着新唐山涅槃重生;

  1989年 京唐港正式动工兴建,唐山市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14.49亿元;

  1990年 唐山荣获联合国授予的“人居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2004年 唐山获“联合国改善环境迪拜奖”;

  2007年 唐山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

  2010年 唐山经济总量达到4300亿元,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列第四;

  2016年 唐山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以最美的姿态和最饱满的热情,欢迎八方来客。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唐山:废墟上绽放出的绚丽
凤凰山下谱新章
责编:杨一枫 邮箱:yangyifeng51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