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7月22日 星期五

政府有补助 保价能回购

广西“山水牛”成扶贫新名片

利汶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7月22日   第 08 版)

  图为广西山水牛养殖场农民正在添置草料。

  中国长寿之乡——广西上林,山清水秀,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但却是一个有着8万贫困人口的国家级贫困县。如今,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引下,这里正全面推进山水牛扶贫养殖,依山傍水的“广西山水牛”,正带领着当地群众脱贫攻坚。

  “山水牛让我不用外出打工也能赚到钱,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我感觉生活有奔头多了。”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的蓝日宗说。蓝日宗今年35岁,在外打工已十几年。

  现在,蓝日宗走上了山水牛养殖的致富路:蓝日宗先是出资5000元买一头小牛,政府又补助1万元为他买了两头小牛,山水牛公司再特别给予帮扶寄养一头小牛,这样蓝日宗家就有了4头小牛。再加上肉牛出栏时山水牛公司又给予保价回购,家里年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

  除了蓝日宗,还有很多贫困户受益于山水牛扶贫养殖项目。目前,广西山水牛公司共下设有上林县和钟山县两大山水牛基地,拥有流转土地3000多亩,已签约养牛规模在200—500头的合作社113个,牛存栏量为3000多头。

  之所以有这么多合作社、贫困户主动加入山水牛项目,其自身独到的扶贫模式是关键:该项目将移动互联网和农业产业化精准扶贫相结合,通过线上移动互联网打造的交易服务平台调动全国牛源,再由供应商线下送达并调理好后交付农户。山水牛公司并不参与买卖,仅作为第四方平台监督供应商的牛源品质、运输管理、疾病防护等工作,确保农户利益。

  “广西山水牛扶贫养殖项目采用了‘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实施方式,由‘移动互联网+四众’实现精准扶贫。”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熊友君认为,该项目通过建立“众创、众包、众扶、众投”平台,汇聚政府扶贫、社会医疗、畜牧业研究、农业龙头企业、爱心人士等资源为贫困户养牛脱贫提供支持,实现了贫困户想创业、创好业的目标。

  上林县澄泰乡的苏达谋曾在一线城市奋斗创业,后来回到家乡成立了达谋生态种养合作社。“我的快乐不在于养牛赚钱,贫困户凭牛入股,我把养牛的利润全部让给他们,我只依靠养牛的生态链赚钱。”苏达谋介绍说,目前合作社流转土地800亩,已建成牛棚7个,在建牛棚10个,可容纳山水牛600头以上。苏达谋计划带动100户贫困户养殖山水牛,目前已签约71户、285人。

  据了解,通过“过腹还田”方式,合作社可种植水稻、玉米、花生、蔬菜等绿色农产品,实现“牧草(秸秆)—山水牛—沼气—有机肥—绿色食品”的生态循环,在获取牛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

  “今年要在年底实现1万头山水牛的存栏量,帮助2万贫困人口实现年头扶贫、年尾脱贫。”广西山水牛公司董事长杨远澄干劲十足。

  “未来要把产业扶贫与广西山水文化资源系统开发,进行供给侧改革,提升品牌价值,实现产业链完善、产业化完整的山水牛大产业生态圈。”杨远澄说,要让四条腿走路的山水牛,达到像四轮汽车一样的价值,每头牛产值超过10万元。

  “到2020年,广西山水牛养殖规模可达10万头以上,完善屠宰、销售、深加工等产业链,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带动广西10万以上人口脱贫致富。”杨远澄表示,山水牛扶贫养殖项目还将开发“四位一体”的长寿产业小镇,反哺旅游,将其打造为广西的一张新名片。

大学生暑期纷纷走出“象牙塔”
改地名不能改丢了“血脉”(时事点评)
陕西宁强:雨后云霞美如画(焦点瞬间)
新闻点击
广西“山水牛”成扶贫新名片
责编:王俊岭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