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父母在,我们尚有来处,父母不在,我们只有归途。
父亲去世5年后,2015年的一个秋日,老母以85岁高龄驾鹤西去。我的双亲都不在了,我才深深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每想到这句话,我总是泪盈双眼,心胸难平。
母亲去世半年多来,我一直想写点什么。母亲平实得就像一株小草,却在平实中悄悄地蓬勃生长,在我心中塞满了回忆与温暖。
善到极处是平淡。母亲为人最大的特点是善良和厚道,我几乎从来没有听她说过别人的任何是非,更没见过我们家与别人家有什么纠葛。有时候,个别人家不讲理,欺负我们,母亲也是息事宁人,能过去就过去,不与人计较。“文革”时,作为最基层干部的父亲被打倒了,个别人难免对我们家有些冷言冷语,甚至有些事上过不去,但母亲都是忍辱负重,从不和我们说这些。多少年后,说到那些人、那些事,亲朋好友还愤愤不平,母亲却很少提及,偶尔说到,也是一句话:“都过去了,还提它干什么!”
母亲性格内向,寡言少语,在姥姥家有个外号叫“哑巴”。在我的印象中,她总是对一切都淡然处之,从来不会热烈表达自己的感情。母亲对我们4位子女的教育,口头说的很少,几乎没有说过什么大道理,但怎样做人做事,她以行动为我们做出了示范。说的不多的话中,有一句是最多的,这就是做人要有良心,不要忘了别人对咱们的好处,记得将来有机会,要报答人家的恩情。在我们家的家境有了改变后,每次我回家探亲,老人不直接明说,而是拐弯抹角地对我说,谁谁对咱们家挺好的,给咱们家帮了不少,别忘了人家。这些不多的话语中,我理解了老人的心意:对别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母亲对自己的事很少说,因为她从来不愿麻烦别人,连自己的子女也是这样。有时候我打个电话问有什么事,总是淡淡地说:“没有。”在她心中,只要子女好就行,她自己怎么样都无所谓。从四十多岁起她就因患过肺结核而体弱多病,但从没有在我们面前说过自己的病情如何,怕我们担心。本来母亲小时候也上过学,认识一些字,能读书看报,但忙碌的家务,病弱的身体,没有什么闲情逸致看书,我们这些粗心大意的子女对此也是浑然不知,竟然以为老人不识字。直到八十多岁因体弱多病卧床休息后,老人为了消磨时间,开始阅读我给老父亲生前带回去的的几本人物传记。老人自己亲口对我说,我也识一些字,也能简单地看些书。真是只有粗心的子女,没有大意的父母。
母亲虽然平淡朴实,但很爱面子。子女后代的成长进步,虽然说的不多,但她是时时事事挂在心中。子女及家人的一点成长进步,都会高兴不已。每次通电话,母亲总是问孩子怎么样,什么时候回老家;春节我们回家,见了面也不会嘘寒问暖,也不会递吃拿喝,只是淡淡地笑着,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每次听说我为姥姥家几位叔辈舅姨家办了什么事,这是老人最高兴的时候,因为我明白,这样让她在娘家人面前更“有脸”了!
母亲在街坊邻里中,有着极好的人缘和口碑,周围邻居和近亲远朋,没有一个人说过母亲不好。我听到过的,几乎众口一词:你母亲是个好人。母亲留下的这些美德赞誉泽被着后代,荫及着子孙。我们兄弟姐妹和后人,也深深受益。我们也为老人留下的这种好人缘而深深自豪。
母亲作为传统的家庭妇女,可以说步轻无痕,语轻无声。在老家几十年里,亲朋邻里都是按辈分称呼婶子、奶奶什么的,户口登记材料上也是写着“李徐氏”3个字,几乎没有人知道她叫什么。实际上她是有自己的名字的——徐玉美,一个平淡普通、质朴如玉的名字!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