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7月18日 星期一

抗战剧:

要“走正道”,更要“走出去”

闫 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7月18日   第 12 版)

  近期,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荧屏上播出了一系列抗战题材电视剧。不难发现,这些剧中没有了以往“裤裆藏雷”“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令人瞠目结舌的雷人桥段,篡改史实、脱离真实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可以说,广大观众要求抗战剧“回归严肃、严格、严谨的创作正途”之呼声已初见成效。

  如果说“走正道”是对抗战剧的底线要求,那么“走出去”则是对它的更高期待。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那场抵抗日本侵略的全民族战争让中国人民付出了惨重代价,也为“二战”在世界范围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电视剧作为当今覆盖面广、传播力强的文艺载体之一,有责任向全世界讲述中国人民在那段峥嵘岁月里可歌可泣的民族情怀、道义担当和热血激情。然而,我国电视剧“走出去”的现状还令人堪忧,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国产电视剧不仅出口总量不容乐观、传播地域相对窄狭,而且为数不多的具有海外市场的作品也限于武侠题材、历史题材等,这既和作品的创意、表述形式直接相关,又和国际传播理念的缺乏有一定关系。

  那么,在严肃创作态度、提升剧作品质的基础上,抗战剧如何才能更好地“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呢?

  首先,应在抗战故事中找到人类共通的价值和情感。选择了战争题材,但格局和气度莫拘囿于战争烽烟与打斗情节,做到“进得去,出得来”,令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观众均能从中寻到契合点和共鸣点,如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责任,如人性中的果敢、血性、真诚、善良,如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深刻反思等等。当下我国一些抗战剧存在一些通病:仅仅局限于就事说事,着力于奇观叙述,束缚于小情小爱,而缺乏用一种更加高远的情怀关照人类共同价值和情感。曾经风靡全球的《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名单》《珍珠港》等虽然是电影作品,但在立意、构思、技巧等方面可供我国抗战剧创作借鉴。

  其次,不可一味模仿,要摸索并发掘独特的艺术个性与民族气派。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电视剧领域的雷同化之风愈演愈烈,不仅原封照搬美剧、韩剧的手法桥段,而且在国内也盲目互抄互仿,这在抗战剧领域表现得尤为严重,其虽看似数量庞杂,实则大同小异,致使在国内观众中口碑不佳,更遑论打入海外市场。所以说,欲令抗战剧在“走出去”中实现突围,创作者就不仅要凸显自身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更要逐步形成一种彰显中华美学精神、善讲中国故事的民族气派。当然,这是一项包括各领域、各环节、各流程、各要素的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创作者坚持不懈地潜心思索和有所作为。

再现琼崖革命历程
要“走正道”,更要“走出去”
包拯不循私 嫂娘明大义(中国戏曲中的传统美德·法不循私)
《摇滚藏獒》到底怎样?
观众用脑波仪现场体验
文艺片《路边野餐》在京首映
悬疑动作片《惊天大逆转》震撼人心
南宁“绿氧电影季”为电影人搭建平台
责编:苗 春 邮箱:wenhuawanxa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