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7月18日 星期一

海外华侨华人回乡“寻根”

张芸芸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7月18日   第 07 版)

  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根”是故土,是难以割舍的情怀。在各种机缘巧合下,怀着对未知憧憬的人们经过长途跋涉,离开了充满乡音的故土,踏入了风俗迥异的异国。但在内心深处,故乡的记忆从未忘却。海外华侨华人们对故乡的执着,让他们的后代们选择回国寻根。

  “我为什么不在中国?”“我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在这个叫泰勒的小女孩成长过程中,一直思索着这些问题。她是一名被美国父母收养的中国孤儿,随着一天天的长大,她慢慢地发现自己同周围人不一样,开始想要探究自己的身世。

  1997年8月,一对美国夫妇在湖南的一家福利院见到了泰勒,随后带着她回到了美国生活,泰勒健康成长,成为了一名大学生。今年5月,她与美国的父母再次回到了中国。当她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内心对亲生父母的渴望变得强烈起来,在养父母的支持下,她决定回国寻根。

  “我很想让我的亲生父母知道,这些年我过得很快乐。”泰勒很想找到自己的亲人,想知道自己当年在中国的情形,但至今仍未有任何的进展。

  像泰勒这样被外国夫妇领养的中国孩子还有很多,他们当中有一些人已经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不会再回到中国,但有一些像泰勒一样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世和故乡充满了好奇。想要寻找到自己的“根”,并不容易。在异国他乡生活,语言、文化、国内孤儿院领养记录不全等原因,许多回国认亲的领养华童都无功而返。寻亲之路不免坎坷。

  今年,已经是澳洲华人白莹第四年寻根了。满头白发的白莹,出生于北京,上世纪90年代移居澳洲。

  作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他曾在2010年来内蒙古大学专门攻读蒙古学博士,成为该校攻读博士中年龄最大的外籍华人,那一年他63岁。毕业后,他开始了对家族历史的寻根之旅。他认为自己是生活在澳大利亚的蒙古族一员,有责任让澳洲以及世界各地的人了解蒙古族的文化和历史,搜集成吉思汗家族的史料,成为了寻根之旅中的主要工作,也是他感到最幸福的事情。

  近年来,海外华裔族群追本溯源、寻根谒祖的意识日益增强。

  各地也在为“寻根”做出努力,以侯先生的祖籍地泉州为例,光泉籍华侨华人就有9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了方便东南亚的华侨华人回来寻根,“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正抓紧筹建。

  除此之外,组织“寻根季”也是帮助海外华侨华人认祖归宗的重要方式。每年农历三月,海外侨胞们纷纷“回家”,通过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伏羲祭典、公祭大禹陵等活动表达自己对华夏祖先的敬意,这让海外侨胞们对“家”、对“根”,都有了更深的信仰和情结。

  (据中新社电) 

更有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侨情乡讯
海外华侨华人回乡“寻根”
图片报道
华人参与日本选举投票
责编:杨 宁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