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至6日,前来参加“2016·中国西藏发展论坛”的中外来宾在拉萨市及山南市参观、考察,实地走访农户,参观历史文化遗迹、产业园、教育城、精准扶贫搬迁点,了解西藏改革发展、精准扶贫以及经济、教育、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切身感受西藏的繁荣进步。
“西藏的发展让人惊叹!”虽然行程只有短短3天时间,但已让外国专家学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让群众都能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
“哇喔!”一路上,来自拉脱维亚的艾迪得·采尔梅女士不时发出惊叹。“能够受到邀请来到西藏参加论坛,我真的是太荣幸了。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惊叹,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她告诉记者,来宾中有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来西藏,和她有着一样的荣幸和惊叹。
欧洲亚洲问题研究所的吉姆·斯图普曼先生,时隔6年后又一次来到西藏,西藏的发展变化令他叹服。在参观了拉萨市城市规划展览后,他说:“拉萨城市规划东延西扩,有许多改变,我都差点认不出了。特别是在公路建设方面,原来从拉萨出发需要六七个小时才能到的地方,现在可能只要两三个小时。”
吉姆·斯图普曼说,“从城市到农村,西藏的快速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沿路平坦的公路、新农村面貌和雅江生态保护林等,反映出西藏不仅重视中心城市的发展,还将城乡均衡发展有机统筹,让群众都能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
保护好这些宗教资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天呐!”“是真的吗?”在山南市桑耶寺参观时,一尊尊古老的佛像、壁画引起了墨西哥学者莉理亚娜的强烈兴趣。她难以相信,这座修建于1200年前的寺庙竟保存得如此完整漂亮。虽然是一位长期从事中国问题研究、说话带着“京腔”的“中国通”,但莉理亚娜坦承,她对西藏当地的实际情况并不是非常了解。让她感到欣喜的是,近些年中国关于西藏风景、民俗、建筑、宗教等各方面的材料越来越丰富了,西藏的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传播。
哈佛大学教授范德康是国际著名藏学家,主要研究藏传佛教历史与神话,是地地道道的“西藏通”。他曾先后进藏参观调研不下20次,但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你看,这些壁画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但画中人物的面貌惟妙惟肖、清晰可见,足见政府在保护和修复宗教文化遗迹方面做出的努力。”范德康指着桑耶寺主殿墙上的壁画说。他兴致勃勃地向同行的来宾介绍起桑耶寺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并说保护好这些宗教资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民生和扶贫机制成效显著,很值得学习”
在拉萨市曲水县达嘎精准扶贫搬迁点,一栋栋整洁的藏式民居、一个个奶牛(藏鸡)养殖场、一片片藏(中)药药材种植区引起了尼日利亚学者哈如纳·恩库卜的注意。这座搬迁点共涉及300户,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扶贫搬迁,将生存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集中安置,启动各类精准脱贫项目,成立奶牛养殖、藏鸡养殖等合作社,贫困户以劳务输出方式入股分红,让贫困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我这次行程中最感兴趣的内容,就是西藏是怎么发展的,怎么能把它的经验借鉴到尼日利亚的发展上。”恩库卜说,来西藏之前,他就对西藏的民生和扶贫有所了解,他本次参会的论文就与西藏扶贫模式有关。
“有些国家践行的民主体系,只对政治更迭感兴趣,而公民福利没有被摆在首位,这应该引起我们注意。”恩库卜表示,中国西藏的民生和扶贫机制成效显著,很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
“这次参访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机会,西藏的发展应该让更多人看到。”来自印度的《孟买信使报》记者米瓦提说,中国在对外开放和改革上做了很多的工作,西藏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这样的开放将会让更多人受益。
(本报北京7月8日电 综合本报、新华社和西藏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