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7月09日 星期六

土耳其小伙和《汉语词典》

郝静秋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7月09日   第 05 版)

  白徐克近影

  首部在土耳其本地出版的汉语词典

  临近期末之际,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的土耳其留学生白徐克在一次课上向老师和同学分享了一部汉语词典。这部已经在土耳其各大书店销售的汉语词典,是由白徐克和他的研究生导师欧凯教授共同编写的,这是第一部在土耳其本地出版的汉语词典。

  “我当时正在伊斯坦布尔的海峡大学参加一场研讨会,突然接到出版社打来的电话,告诉我词典出版了,我高兴得叫了起来!”白徐克回忆道。

  这位29岁的帅气小伙,是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高级进修班的一名留学生。今年9月,他将回到土耳其安卡拉大学汉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他的导师欧凯教授是土耳其唯一的一位中文教授,在安卡拉大学汉学系从事教学工作已经30余年。2014年,欧凯教授接受土耳其一家出版社的约请——针对初级汉语学习者,编写一部土耳其本地的汉语词典。

  “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中国和土耳其从古至今都有联系往来。中国近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思想,我们也十分关注。编写这部本地词典,可以帮助更多的土耳其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也有助于拉近中土人民的文化距离,推动中土两国的文化交流。”出于这样的考虑,欧凯答应了出版社的请求。

  白徐克是欧凯教授的得意门生,欧凯请他一起开展工作。由于之前没有人在土耳其出版过汉语词典,师生二人只能从零开始。词汇筛选、词性归类、中土翻译、例句选择……他们参考了多部在中国出版的汉语词典,同时广泛了解土耳其本地汉语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前后用时近一年,修改了几十遍,收录9600个常用词汇的词典终于完稿。其中包括土耳其语中的基本词汇、一般词汇、常用外来语、重要地理名称以及部分缩略语。

  “汉语和土耳其语差异较大,我和老师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白徐克说,“词典编写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在编撰过程中发现,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因为编写词典,白徐克对汉语和中国文化更加“上瘾”。他在硕士论文中以《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三国——拓跋、柔然、高车》为题,对中国古地域历史进行了深度溯源。为了搜集资料,白徐克跑遍了土耳其的各大书店和图书馆,“在我们国家,关于中国的历史文献、资料还是很少的,根本不够用,我觉得需要亲自去中国搜集”。

  正是带着这样的想法,白徐克于去年9月来到南开大学进修。学习之余,白徐克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天津图书大厦,最大的爱好就是搜罗中国的古籍。近一年的时间里,他先后购买了70多套关于中国历史的古籍,其中最庞大的当属《二十四史》,“买的时候特别高兴,现在却发愁怎么带回去了。”白徐克笑着说。

  白徐克在南开大学的老师关键已从事汉语教学工作28年,她在看得到这部词典后说,“这部词典的编写者既有汉语教授者,又有汉语学习者,再加上编写者对土耳其语言、文化的深层理解,使该词典更具有针对性、更加准确。”

  2015年4月,这部本土化的汉语词典在土耳其出版。“词典小巧,方便携带,里面的词汇量也很适合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很实用。”土耳其安卡拉大学汉学系助教艾国强这样评价道。预计今年底,该词典的升级版将与土耳其的汉语学习者见面,收录词条数量增加到近2万个。

  在被问及将来有何打算时,白徐克给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回答:“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汉学家!”不是汉语老师,也不是汉语翻译,而是汉学家。“我知道自己离这个目标还很遥远,但是它在我的心里异常清晰。我会向我的导师学习,向土耳其汉学系专业的开创者沃尔夫拉姆·爱博哈德教授学习。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土耳其人了解中国,热爱中国,为中土两国的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白徐克如是说。

学好普通话很重要(点点滴滴)
繁体字和简化字可以混搭吗?
学说普通话
美丽的叶子
土耳其小伙和《汉语词典》
描绘“我心目中的中国”
责编:刘 菲 邮箱:haiwaibanl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