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7月08日 星期五

高铁轨道是这样铺就的

孔祥文 于承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7月08日   第 08 版)

  图为巨型架桥机正在架设桥梁。

  中国高铁跑得快,是因为轨道好、列车好、运营好。其中,那延伸数万公里的高速铁轨是高铁的基础。高铁是怎么铺成的呢?日前,笔者来到京沈客专辽宁段实地考察发现,工程建设者首次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高铁建设全流程关键节点的实时管理监控,进而完成高质量的高铁建设。

  轨道板都有“身份证”

  “有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支撑,高铁项目就不可能出现‘豆腐渣’工程。”中国铁建二十二局集团京沈客专辽宁段项目部经理曾见表示。

  据介绍,CRTSⅢ型轨道板是我国唯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砟轨道板。就在这个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板里,藏有一个“中国芯”。在现场施工人员拿起一个像手机一样的仪器,贴近水泥板上晃了晃,轨道板电子档案信息、原材料、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记录全部呈现在眼前。

  “电子芯片这个‘身份证’需要在布料机浇筑混凝土之前就埋入板内。”该集团苏家屯板场负责人刘树祥说,芯片安装过程与银行卡开卡的过程类似,每个芯片的编码就好像每张银行卡的卡号。当芯片被激活后,它将实现“联网”,即接入“铁路CRTSⅢ型轨道板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此前高铁线路的轨道板如果出现问题,检修单位工作人员需要人工手动查询这块板的‘档案’,而以前大多数的‘档案’都是纸质版的,查询起来十分不便,而且还可能遗漏、毁坏。如今,当轨道板出现问题时,检修人员只需要通过读卡器扫描一下芯片,就能立刻读取出轨道板的原有信息。”该集团项目部常务副经理钟享华表示,由于信息一旦录入将不再更改,这也规避了人为操控的可能。

  实时监控“解穴”路基

  路基被称为高铁施工的“死穴”,特别是路基压实质量直接关乎日后高铁的不均匀沉降情况。

  “以往对路基压实质量的检测,多采用按频次抽点检测,一般100米选择6个点,以点带面,合格全部通过,不合格要大面积补压或其他处理。”该集团项目部试验室主任史雨说,“信息化+”为高铁路基施工带来“解穴”机会。

  具体来看,中铁建施工者在压路机上安装一套连续压实监控系统,在压路机碾压过程中路基本体反力产生的波形通过监控系统反馈回来,通过实时对照提前输入的目标值进行分析,提醒司机在必要区域继续碾压。

  专家介绍,这种信息化监控系统,使高铁路基由整体检测代替了点状局部检测,同时通过系统分析,使得压路机可以在不合格的地方精准发力,避免了曾经“大压大改”的做法,省时省工又省力。

  建材质量严格把关

  混凝土拌合质量,关系高铁建设质量。以往混凝土站在拌合作业时,往往靠人工计量。

  “我们在这里建立了一套混凝土拌合站监控系统,即在拌合站操作室电脑上设置报警提示信息,同时借助网络,将操作室电脑的信息上传铁路总公司,并以手机信息中通业主、监理等,下连拌合站管理人员,施工透明、数字真实、过程可控。” 该集团一位叫李珺的安全总监说。

  “比如,对水泥、粉煤灰、矿粉、减水剂等,我们规定上下不超过1%,是初级报警;超过1%、不超过2%是中级报警;大于2%则是高级报警。不同报警显示对应着不同的应急处理机制。”李珺说,中级以上报警显示后,拌合站要立即停止生产,监理和拌合站长要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处理,对不合格的混凝土要当场做废弃处置。

我国首次启用蝴蝶监测环境(事件新闻)
高校还需“送一程”(时事点评)
新闻点击
安徽:奇墅湖现“平流雾”美景(焦点瞬间)
高铁轨道是这样铺就的
责编:王俊岭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