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笔者去上海出差,路过一个十字路口时,看到有人在吆喝着卖雨伞,抬头仰望,晴日当空,应该不会下雨吧?于是继续前行。然而,不过5分钟光景,突然风雨大作,此时抱着一大叠文件的我迅速跑回那个路口,然而,刚才那些雨伞却早已被抢购一空。
看来,在天晴的时候买把伞很有必要!
目前,中国品牌的成长正处于“太阳升起”的阶段,几乎每个时段都会有捷报传来。比如最近,据俄罗斯分析机构Avtostat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销量实现1.33万辆,同比增长9%。根据调研机构IC Insights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手机厂商出货量全面爆发,全球12强中占据8强。英国造船、海运分析机构克拉克森也发布报告称,今年年初到4月底,全球造船市场114艘船的订单中59个被中国造船企业拿走,市场占有率超过韩国和日本成为第一……
当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局势的演变将中国品牌放置于风口的时候,作为世界经济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中国品牌除了奋力前行之外,更需要检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对未来所可能出现的困难做好准备和预案——只有在阳光普照的时候买一把雨伞,才能更好地撑起未来。
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在世界进入“品牌经济时代”的当下,中国品牌仍然处于弱势地位,且有诸多隐忧。从国际市场格局来看,目前,发达国家20%的强势品牌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在联合国统计的440种重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81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但是在国际品牌集团发布的2015年度全球最佳品牌百强榜中,中国却只有华为、联想两家企业入围,且分别位列88位和100位,排名靠后。这说明中国制造优势还远远没有转变为品牌优势。
同时,品牌作为消费者心目中的“指南针”,其根本价值要体现在消费上。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然而,在中国产能过剩,国产产品大量积压的情况下,中国消费者却大量购买国外商品,海外购物方兴未艾,跨境电商大行其道,连日本的马桶盖都被疯抢,而诸多中国品牌却乏人问津。这值得我们反思,为何消费者对国产品牌如此不信任?
如今,在消费引领的经济新常态下,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已经告别过去的价格主导模式,转移到品牌化、个性化、高附加值的创造主导模式之中,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发展,而这正是我们所缺乏的。
应该说,目前世界级中国品牌的打造,已经初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高铁、核电、智能手机等也相继成为中国品牌的范例和“增长极”。然而,面对中国品牌的整体状况,我们需要增强问题意识和危机意识。毕竟,一两个行业撑不起中国品牌这面大旗,形成全方位的“中国品牌集群”才是我们应该达到的目标。
天空不会总是艳阳高照。对于当下发展势头良好的中国品牌而言,准备好雨伞,方能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