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导演伍迪·艾伦曾经导演一部电影叫《变色龙》,描述一位有“特异功能”的主人公,只要跟不同的人相处超过10分钟,外形就会变得跟对方非常神似,不仅肤色、神态跟着变,连说话的口气也一模一样。
这种颇为反讽的“特异功能”,恰恰是政客嘴脸最真实的写照。岛内也从来不乏见风转舵的角色,有时是为了迎合民众手中的选票,有时是为了转换阵营,有时是为了从执政者手中分一杯羹。万变不离其宗,都逃不脱政治利益四个字。
不信且看。“时代力量”台北市党部近日成立,台北市长柯文哲到场祝贺,并与该党“立委”上演“煎牛排”戏码,表达“进厨房(从政)就不要怕热”。可是打着“超越蓝绿、白色力量”旗号上台的柯文哲,当初做事不是这样的。2016“大选”时,台北号称“行政中立”的蓝绿非战区,给了民众一个市长不粘锅、不上色的虚假印象。
台北市政府原有“沈葆桢厅”,纪念清大臣沈葆桢对台北建城的贡献。近日,柯文哲拍板改作“一楼中庭”,落实“文化转型正义”,因为有议员认为,沈葆桢“开山抚蕃”时对“原住民”不友善。问题是,柯文哲此前接受美杂志专访曾有高论,“被殖民越久越进步”。不少人认为这是他内心皇民化的反映。但原住民当年是坚定抗日的呀。
国民党“立委”透露,台北市政府打算收回文山区的荣民宿舍,落实居住正义当青年住宅。在此居住半生的老荣民年纪最小为86岁,最年长者为95岁,都面临被扫地出门甚至无家可归局面。台湾之前才经历“素珠之乱”,柯文哲高调表示,偏激思想“一讲就被大家海K”,社会越来越成熟,要维护族群平等和社会和谐。但转头就变脸让“鸠占鹊巢”。青年的居住正义是正义,年迈荣民的就不是吗?
用“文化转型正义”来遂行“去中化”,用“居住正义”来示好青年票仓,身揣“皇民化”牌位却强调“本土化”,无不跟绿营的腔调如出一辙。毕竟人家现在完全执政。想当初蓝营还在掌权时,柯市长为了追求政绩出席上海的双城论坛,不也是讲尊重“九二共识”嘛。今日早已绝口不提。跟号称“小绿”的“时代力量”同台,正是看中人家对青年的吸引力和风头正健的气势,寻求一下共识和交集。毕竟,2018连任的压力已经越来越近。检视他就任以来的成果,除了走马灯般的人事更换,拍桌瞪眼的狠话语录,计较收费却越整越乱的交通,宛如废墟装置艺术的大巨蛋,虚晃一招的社子岛i-voting,柯市长的政绩到底有几桩?
所以,他标榜的白色力量是个好东西。在此前不明就里的民众看来,是打破蓝绿对峙的新兴势力和“第三条道路”。即使如今“白色神话”日渐被政绩揭底,遭民众看破手脚,也可以退而求其次,碰蓝沾蓝,碰绿染绿。本土化是潮流,要融入,青年票要抢抓,得交心。所谓变色,肤色、神态、语气都有样学样,就在弹指一挥间。
柯文哲煎牛排时,一度出现小小的烧焦处,他立刻挑掉,边上“时代力量”的“立委”直夸他“专业”。但仅有做菜或作秀专业是不够的,毕竟,市政成绩要靠日积月累的专业经营说话。“柯政”猛于虎,现在民调面临死亡交叉,白色光环不再。若一味塑造个人的神话和魅力,像个专业变色龙一样变来变去,只围绕选举和政治利益打转,却无法让市民分享其施政的成果,又有何用?那个时候,无论是墨绿身份还是白色力量,小心被烈烈民意烧焦变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