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6月28日 星期二

唐龙社:通天河畔“高屋建瓴”(中国最美古村)

索南多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6月28日   第 10 版)

  堂龙社经典民居

  位于青海玉树仲达乡唐达村的唐龙社,北面西面通天河环绕,以种植青稞和牧养藏系牦牛、绵羊为传统产业。唐龙社南依山麓梯田,地势南高北底,高低错落渐次呈阶梯状,南部山峦连绵起伏。

  唐龙社保存有寺院建筑以及大量民居建筑,曲折的巷道和山间小道、古老的玛尼石堆为村落脉络、人文走向串起了历史与现实的经天纬地、山水布局。唐龙民居体现出藏民族特有的山地营造技艺和建筑形制,见证了藏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建筑本身所具有的防御能力、结构体系、建筑形式,凸显了当地人在长期生产中对“水、田、村、山”空间体系的认知力和生存智慧,是高原自然与文化美妙结合的典范。

  唐龙社石砌楼之间彼此贴临,形成连续而有机的村落肌理;气势恢宏的唐隆寺是宗教中心,民居依托宗果寺而建;玛尼石堆折射着藏民族祈求平安、和谐、和平的藏传佛教信仰;在村寨小河边的水磨坊里,时常可以看到磨面的场景。

  青海省玉树早期民居多建在半山腰,取用就近林木山石材料。其房屋以土木结构为主,建筑整体是前仰式平顶屋。墙体以厚重的土坯或石砌成,或用土夯成,室内光线昏暗,装饰朴拙,有一些碉堡式楼层,既实用又有防御功能。后来,民居逐渐移向平坦开阔地,多为坐北朝南走向,每户民居砌有棱角分明的院墙,院内房屋雕绘墙体壁画、橱窗梁柱内饰等图案。整个建筑人畜兼用,楼层底层圈养牲畜,储藏货物;上层主要为生活起居用房。唐龙社在此类民居院落中极具代表性。

  唐龙社遗存清至民国年代的传统家院2处,古建唐隆寺、玛尼石堆各一处。传统民宅建筑覆盖全村。唐隆寺建筑是藏族地区始建较早的寺院之一。全寺由大经堂、护法殿藏经殿、两面僧舍建筑群组成。大经堂是全寺的主体建筑,厚重的片石墙,金幢凌空,体现出寺院的庄严、肃穆、凝重和神秘。

  普通民居建筑布局为传统的集聚式,土木结构平顶房,片石墙用当地山石打造,墙体横切面呈藏族传统的底厚顶薄梯状形制,围墙四角顶放置白石头,紧贴围墙布建房屋,整个院落建筑由牛棚、厕所、草房和大门组成。房屋是院子的主体建筑,坐西朝东;二层居室由客厅、厨房、经堂、卧室组成。建筑体木结构为抬式屋架,以柱承梁,推拉板式门,木栅窗,草泥抹内墙,屋内布置藏式木床、炉子之类。

  经典民居建筑为藏式小院,土木石混结构,平顶房二层石木楼,院墙为梯形片石墙体,底层用石头砌起,上方垒成梯形片石墙,石砌楼底为垒石砌墙,大石筑牢地基。石砌楼廊窄室宽,深浅有别,穿斗式木构架,面阔5至7间,进深大一间;屋顶木构架为横梁纵檩,竖排椽体,厚木板条和片石罗列铺成,每间的柱子上均雕刻花草纹理图案,工艺精良,造型逼真。木板梯连接上下楼,较窄且较陡;客厅正面设置方格花窗,一层室内用草泥全铺土墙面,二层楼面用灌木树条编织成篱笆墙,墙面现席状水波状,墙外内用草泥抹平。一楼做仓库、畜圈等,仓库内堆放麦草、犁铧、背斗、木桶、牛鞍、马鞍之类的生活用具;畜圈里饲养牛、羊或马匹,房顶周围整齐堆放烧柴和青草。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时节,干柴烧火造饭,青草喂牛羊。

  这些传统民居功能特别齐全,覆盖了生产、生活、信仰等方方面面,是藏民族历史、经济、文化、社会、宗教、艺术的结晶。

民主:邦民为本 仁义为则
唐龙社:通天河畔“高屋建瓴”(中国最美古村)
磐陀石下文字辩(汉字故事)
责编:赖 睿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