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中国外交再次落子欧亚大陆。6月17日至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塞尔维亚、波兰和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
有学者将习近平此行形容成一次对传统友好国家的“走亲戚式”访问。的确,塞尔维亚是中国的真诚朋友和在中东欧地区的首个战略伙伴。波兰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2011年中波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已经有人关注到,这是继2016年3月对捷克进行国事访问后,习近平在短短3个月内第二次出访中东欧国家。
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外交互动频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16+1合作”)亦走向成熟,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格局。如此创新性的次区域合作机制早已颇受赞誉。至于“丝路”古国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是真诚互信的好伙伴,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可以想见,习近平此行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与到访国的战略合作水平。
当然,除了延续“亲戚般”的传统政治友谊,如何在新形势下展开经贸合作同样受到关注。从习近平此次出访的布局不难看出,3个国家都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中东欧,正是连接欧亚的重要枢纽和通道;乌兹别克斯坦自古就在丝绸之路上占据重要地位,而今在“一带一路”的新语境下更是积极合作、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上合组织,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的独特纽带。
可以说,“一带一路”是习近平这趟“走亲戚”的最大“见面礼”。这是一趟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与布局的发展之旅。自2013年习近平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时分别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后,“一带一路”在世界的见证下正由蓝图渐次变为现实。
而中国“一带一路”的主张,与三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也有着更多契合性。比如塞尔维亚正积极推行“再工业化”战略,热盼与“一带一路”对接以吸引外资。又如波兰,作为中东欧经济总量最大国家、该地区唯一亚投行成员,亦希望成为中国进入欧洲的门户。再如乌兹别克斯坦经济以能源、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互联互通、产能合作潜力巨大。正因如此,三国也是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一批国家。
事实上,近年来,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中国与塞、波、乌三国的经贸合作早已颇有成果:从匈塞铁路到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从科斯托拉茨电站到中欧陆海快线、中欧班列、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乃至中国-中亚天然气管线……这些或已完成、或稳步推进、或正深入探讨的项目,无不见证着“一带一路”给沿线国家带来的诸多好处。
值得注意的是,有学者指出,上述三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也遇到现实困难。作为欧盟成员国的波兰,与中国进行“一带一路”合作可能会在欧盟法律、标准的对接上有难度。而乌兹别克斯坦则面临着中亚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因而,下一步该如何走,问题与困难如何解决,角色与使命如何承载,这些都亟待“中国见解”。
曾几何时,欧洲和亚洲曾经依靠“丝绸之路”联结在一起,而今,“一带一路”建设将使中国与欧洲之间的经贸和投资迸发出更大能量。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近日在中欧企业家峰会就曾谈到,“一带一路”是当今世界影响范围最广泛的一项合作倡议,法国有强烈的意愿参与并积极推动这一战略构想。“一带一路”建设会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平衡,更具有包容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积极参与这项计划,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自获得成功,必须打破国内的保护主义和闭关思想,破除贸易壁垒,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
诚然,“一带一路”建设并非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习近平此行带去的务实合作大礼包,正是中方对“一带一路”惠及世界宗旨最佳的表达方式。
(摘自《欧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