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6月25日 星期六

美学者批评美国在南海问题上自相矛盾

本报记者 高 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6月25日   第 03 版)

  美国《世界纪录片》频道制片人、作家肯·麦尔科德近日指责美国在中国南海问题的态度上表现得自相矛盾、道貌岸然。

  他认为,美国最虚伪的一点就是在称“中国的行为咄咄逼人”的同时,却用派出美军第七舰队在争议海域航行的方式来表达抗议。“尴尬的是,当我们标榜自己在西太平洋所进行的活动是为了保护航行自由,这种故作姿态的行为实则应该招致打破正常海上和平贸易的指控。”

  麦尔科德表示,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制定以来,已经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60个国家批准签署了这一公约,唯独没有美国。他认为,尽管美国对“岛屿”和“岩石”的界定有很多自圆其说的理由,但当中国以类似的理由提出的主权声索时,美方却不予认同。

  “最近,我听前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希克斯说,她认为无视中国对黄岩岛主权声索的原因是因为在涨潮时该岛屿几乎都淹没在海平面以下。但是位于夏威夷群岛岛链、美国声称不仅是美国领海也是专属经济区的马老礁,即使在落潮时也完全淹没在海平线下。”麦尔科德说,在希克斯女士看来,对黄岩岛的主权划定应该依照其距离菲律宾和中国的远近来判断。按照她的这一理论,该岛屿显然离菲律宾更近。“但是希克斯女士可能从未听说过纳瓦萨岛,这是一个美属岛屿,远离美国本土海岸,在海地的海岸线附近,但美国也声称拥有它的主权,并且没有因为它距美国本土遥远而有任何放弃其主权的意愿。同样,在抱怨中国南海的九段线划得离中国大陆太远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那些我们宣示主权但与美国本土大陆相距甚远的国土。和中国比起来,美国的海上版图划的要比中国的离本土大陆远得多。”

  他还认为,菲律宾就中国南海的主权声索问题把中国告上常设仲裁法院是有问题的,这个法庭常常被媒体称为“联合国法庭”,赋予了它很高的声望。但事实上它不是联合国的一部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常设法院,而是在1899年时创建的一个政府间的国际组织。“难怪中国拒绝参与诉讼并毫无疑问地忽视了其裁决。”

  美国作家及外交政策分析师本·雷诺兹在中美聚焦网撰文批评《纽约时报》“在南海问题上错了”。

  他在文章中指出,《纽约时报》最近的一篇社论中指责中国在南海“比试胆量”的行为造成中国、邻国和美国之间紧张关系升温的观点“很不幸”,呼应了在美国政策制定者中非常流行的、认为应该用强硬措施来回应中国在南海的举动的错误观点。雷诺兹认为,这些看法严重夸大了中国对本地区和美国的威胁,而《纽约时报》为其站台。此外,该社论还误解或忽视了关于南海和整个亚洲的国际规则的一些基本事实。“或许最重要的是,这篇社论反映出,在无条件支持美国政府外交政策的媒体大环境里,美国的和平倡导者要面临多少困难。”

  雷诺兹认为,《纽约时报》鼓吹的“航行自由”根本就无关乎贸易。“美国主张的航行自由指的是在争议海域进行军事巡逻的权利,说的是军舰,而非油轮的航行自由。”

  他认为,《纽约时报》一味强调和指责中国在南海的填海造岛和建设活动,但忽略了美国的盟友、以及其他争议方,近年来都在南海实施岛屿扩大或建设活动的事实。他举例越南实施了多个造岛和建设项目,“纯粹是为了巩固和强化其军事前哨”。

  雷诺兹认为中国填海建岛的项目规模与其他相关国家的相同行为相比,只是程度差别,而非原则差别。“南海主要争议国都在这一地区保有飞机跑道和军事设施,并且两个由美国支持的南海争议国近年来也是地区军事化的重要推动者。”他指出《纽约时报》刻意忽略了美国盟友的“咄咄逼人、令人发指”的行为,并将焦点转移至对中国在南海建设项目的道德批判。

  “再一次,我们看到《纽约时报》所批评的对象并不是好战姿态、恐吓行为或者修正国际秩序。相反,《纽约时报》批评的是中国的举动,因为中国是美国的地缘政治对手。”

  雷诺兹一针见血地指出,《纽约时报》的叙事是针对中国和南海问题的美国标准鹰派叙事方式,这一叙事是建立在经不起推敲的论点以及一系列对事实的刻意忽略之上的。他认为,这是“出于威胁偏见来看待中国行为,并无视这些行为的前因后果”。

南海有关争议应由当事方友好协商解决
中国不接受以仲裁方式处理南海问题
蒋建国驳南海仲裁案并批评美插手
各国权威人士积极评价南海问题中方立场
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美学者批评美国在南海问题上自相矛盾
日本介入南海问题无益于任何一方
支持当事国双边协商解决南海争议
南海问题应由相关各方协商解决
责编:朱 凯 彭训文 邮箱:people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