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6月20日 星期一

朗诵有魅力 经典永流传

谢 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6月20日   第 08 版)

  近日,由中国驻比利时使馆教育处支持的比利时首次中华诗词朗诵会在布鲁塞尔举行。当天参加演出的不仅有中国留学生和当地华侨华人,还有不少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这场形式独特的朗诵会让现场的每一位观众品味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诗词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朗诵是语言艺术的分支,朗诵诗词不仅能增加学习中文的兴趣,更深切地领会中文的意蕴,还能有效帮助学生提升中文水平和语言能力,可谓益处多多。

  在朗诵中培养语感

  听说读写是掌握一门语言的基本功,其中离不开“读”和“说”。只有多读多说,才能规范发音,培养语感。与大多数语言不同,汉语作为一门有声调的语言,发音难度更大,对“说”和“读”的要求也更高。朗诵诗词能让汉语学习者注意发音的“字正腔圆”以及语气的“声情并茂”,对于汉语语感的培养大有好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唐正大说:“语言能力离不开语感,语感离不开语言的有声要素,有声要素离不开朗读。诗歌在文字上可以描述万象,但诉诸口耳的朗诵是诗歌割舍不开的要素。品学诗歌时,熟读背诵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地强化语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者对于语言的感知能力就提高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唐兴全说:“中国诗词具有凝练美、含蓄美、意境美等特征,在遣词造句方面特别重视韵律的规整,有着极强的节奏感,是汉语韵律美的集中体现。”他也认为诵读古典诗词,对增强汉语兴趣,培养汉语语感有着重要作用。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青年教师韩阳曾在课堂上教来华留学生朗诵《敕勒歌》。她说:“这首诗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些句子既像诗又像歌,学生很快便能独立朗诵,而且节奏和韵律都把握得非常到位,汉语的语感就这样培养起来了。”

  在朗诵中积累佳句

  不论是对仗工整的古代诗词,还是形式自由的现代诗词都有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特点。中国诗词中的佳言美句不计其数。朗诵诗词,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而对之加深印象,积累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以运用。

  唐兴全认为,诗词讲究各种修辞方法,这是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素材。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夸张手法;“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的比喻手法等。学生通过朗诵,既能学到其中的修辞手法,自己写作的时候也能试着“照葫芦画瓢”,从而提高语言文字能力。

  自幼学习中文的毛里求斯留学生李佳屹说:“我非常喜欢朗诵诗词的感觉,也经常跟其他外国朋友分享我喜欢的中文诗句,并跟他们解释诗词的意思。这样既帮助他们提高汉语水平,也让他们发现了中国诗词的美,而我也把这些句子记得更牢了”。

  在朗诵中感悟文化

  诗词记录中国人的生活,反映中国人的思想,体现中国的文化。朗诵诗词,能够从诗词中透析词人心境,感悟中华文化。

  韩阳在教学中首先选择了《静夜思》这首千古名篇作为教学导入的第一课。“这首诗比较简单且意境优美,最重要的是,诗中体现的中国人的思乡情节与这些远离家乡的留学生的心境很相似。带领学生朗诵这首诗,既能让他们借此抒发情怀,也能通过理解诗的意思,了解中国人重视故土和亲情的传统。”韩阳如是说。

  李佳屹谈到,在所学的诗词中,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杜牧的《清明》:“在读到‘借问酒家何处有’时,有的同学不理解为什么诗人要找酒家,以为是晚上要住宿,听老师解释后才明白,原来是想借酒消愁。我一下子就体会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明白了清明节的意义,也感受到中国人对亲情的重视”。

  汉语语感需要在朗诵中培养;佳言美句需要在朗诵中积累;中国文化需要在朗诵中感悟。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每个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侬也是上海人?(梦里乡音)
乡音——心底里最温暖的记忆
漫步在高加索山旁
国学研究成果走向市场
图片报道
朗诵有魅力 经典永流传
责编:刘 菲 邮箱:haiwaibanl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