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6月18日 星期六

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历史的碎片在这里复合

本报记者 王俊岭 王汉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6月18日   第 08 版)

  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殷墟博物馆俯瞰

  甲骨文发现地

  殷墟博物馆甲骨文写意书法展

  妇好墓出土的夔扳象牙杯

  妇好墓外景

  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的都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一带,横跨洹河两岸,保护区面积36平方公里。

  自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出土了大量商代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作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殷墟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殷墟的重要组成部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为世界文明古国中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50余座遗址分宫殿、宗庙、祭坛3组,宏伟壮观。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曾赋诗云:“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商史跫音 绕梁千年

  红色的正门、翠绿的草地、宽阔的广场、远处复原宫殿的展厅……刚一来到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参观者就能感受到这里曾经作为“帝都”的气场与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

  早在公元前1300年,商代第20位国王盘庚为了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将都城从山东曲阜迁到安阳小屯,并在此定都255年,传位8代12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这里逐渐荒芜,成为一片废墟,史称“殷墟”。

  正对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大门的第一个复原宫殿,是名为“商史跫音”的综合展厅。整个展厅分为“商族起源”“王朝兴亡”“国家与社会”“经济与生活”“宗教与祭祀”等5大单元。同时,展厅内通过立体沙盘模型、灯光图例演示、人机交互体验等多种现代化手段,向参观者概括地介绍了商代基本情况,让初入此地的人迅速形成一个浅层的知识储备,以利于对后续馆藏文物及知识的理解。

  例如,展厅中对于不同规格墓葬模型的展示,就直观地反映了商代社会的等级森严。据介绍,商王朝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等级社会,商王是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权、神权和族权于一身,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总代表,商王既是世俗权力的集中体现者,也是群巫和祭司之长,被认为是神与人的中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这种等级制度强烈地反映在丧葬风俗中。最高等级的是商王及王室重臣,多使用“亚”“中”“甲”字形大墓;紧随其后的是中、小贵族,墓室规模略小;他们共同构成商代的贵族阶层,约占总人口的7%—10%。事实上,商代社会的基本力量是平民,约占总人口的82%—87%,他们多使用长方形竖穴墓;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约占总人口的3%。各级贵族使用不同规格的青铜礼器作为随葬品,平民仅使用陶器、骨器等生活用品随葬,最下层的人甚至没有墓圹和随葬品。

  甲骨青铜 殷墟特色

  穿过“商史跫音”展厅向东走不远,就来到一座位于地下的精美建筑,这就是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的核心展厅——殷墟博物馆。进入展区,需要穿过一个拾级而下的“时间走廊”。据介绍,这是根据时间年代长度的比例设计的,从民国开始回溯,寓意穿越3000年的时空隧道,走进历史深处。

  与“时间走廊”另一端相接的是一个“主体水院”,其中央是一个用青石板拼成的龟腹甲,意在告诉参观者甲骨文和青铜器将是接下来要参观的精彩部分。

  展厅中,一幅展示1990年在郭家庄160号墓中出土文物的图片,引起了不少参观者的注意。据介绍,当时考古人员在一件提梁盖鼎中发现一盘猪肉,出土时猪皮上的猪毛还在,肉中的肌肉纹理还清晰可见,说明当时的青铜器密封效果非常好。另外,还发现在猪肉上有花椒叶的残片,可证实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使用调味料。

  同时,展厅中还有很多觚和爵,类似于现在的高脚酒杯。据安阳市殷墟管理处讲解员刘潇介绍,商代人喜欢饮酒,这在文献上有所记载。后来周朝人认为商代灭亡的原因是过度饮酒造成的。

  “觚和爵都是饮酒器,相当于现在的酒杯,铜卣是盛酒器,相当于酒壶。这些容器的个头比较大,但酒的度数并不高,相当于现在啤酒、米酒的度数。”刘潇说,现在很多游戏动漫的画面描绘三国时期人物用觚和爵饮酒,显然是不符合史实的。

  此外,商代的各种青铜兵器也是殷墟博物馆的一大特色。例如通常我们用以形容战争的“金戈铁马”一词,“金”在商周专指青铜,故“金戈”也就是铜戈。这种武器是商代较为常见的武器之一,使用时,戈横向固定安装在木柲上,用于钩杀对方,属于“钩兵”。

  商代通勤 车马为贵

  商代人通勤使用哪些工具呢?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的车马坑无疑是一个集中的、完美的呈现。

  据古文献记载,我国夏代时就发明了车,但是至今未发现夏代车的遗存。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车马坑展厅内出土的6辆早已朽为泥土的商代马车,经过考古工作者一丝不苟的精心剥剔,如今已经完完整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透过这些商代马车,历史的碎片被精美地还原,人们从中可以看到商代先进的制造业和发达的交通运输。

  在车马模型前,有一条道路的复原切面。整条道路由黄土夯成,上面有4条车辙痕迹,两边各有1.8米宽的人行道,分为快、慢车道,可以说是古代时候的高速公路,而马车本身一般可以乘坐2至3人。

  “繁荣的国都与辽阔的疆域之间,如果没有便捷的交通,没有马车这样快捷的交通工具,便无法实施有效的统治。由此可见,商代的道路已经四通八达了。”安阳殷墟景区管理处副主任王银安介绍说。

  与今天富人们追求豪华品牌汽车以彰显实力类似,在商代,马车不仅是交通工具,还可以作为随葬品,用以体现车主人的地位。据介绍,商朝的人非常迷信,他们认为生前荣华富贵,死后应该继续享用,所以要把生前用的车马乃至车夫用来陪葬。

  巾帼英雄 妇好为先

  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妇好墓通常是游人们最后也是必到的一个景点。尽管人们先看到的是一个漂亮亭子和妇好的白色雕像,但真正的妇好墓入口却在亭子旁边,雕像实际上也只是妇好在后人脑海中想象的样子。

  据了解,“妇好墓”是197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现的。当时该墓保存完整,随葬品非常丰富,有青铜器、玉器、石器、骨器等共计1928件。墓中很多随葬品都刻有“妇好”“好”“司母辛”等9种铭文。由此可以证明妇好是商代第23位国王武丁的第2个合法妻子。相关记载显示,妇好不仅长得美丽,而且性情豪爽,武艺高超,又精通兵法,能够带兵打仗。妇好曾经多次协助武丁运筹帷幄,平定四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深受武丁喜爱。

  刘潇告诉记者,该墓共7层,没有墓道,直上直下呈竖井。墓深7.5米,长约5.6米,宽4米。当年,考古人员挖掘到6.5米左右时,发现有大量地下水,真正妇好的尸骨已被水浸泡,无法用现在的技术复原,所以如今妇好的长相已经无法还原,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虽然妇好墓的墓室并不大,却是一座从未被盗掘过的商代王室墓葬。妇好墓中的755件玉器、青铜器等陪葬品,足以体现出主人的身份。例如,像礁石一样的是6880枚海贝,代表了财富,经鉴定绝大多数为货贝,另外还有1件阿拉伯纹绶贝,2件红螺。由于海贝产生于我国台湾、广东沿海、海南岛等地区,这也是反映商王朝时期中原地区与如今东海、南海海域具有联系的极为重要的证据。

历史的碎片在这里复合
馆藏精品
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展馆新气象)
责编:苗 春 邮箱:wenhuawanxi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