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6月15日 星期三

深圳三大平台助推理论惠民

让社科魅力绽放象牙塔外

谢运娣 赵鹏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6月15日   第 07 版)

  社科普及周“生活大百科”大型义务咨询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参与。

  “百课下基层”让理论普惠于民。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座无虚席。

  日前,第十四届深圳社会科学普及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为期1个月的时间里,社科普及周共举办社科专家带你看“深圳文化名片”、“生活大百科”大型义务咨询、社科知识竞赛、系列讲座进机关进军营进校园、深圳首届青少年国际礼仪大赛等八项活动,向深圳市民普及社科知识。

  近年来,深圳积极打造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百课下基层、深圳社会科学普及周三大主要理论传播平台,使广大市民熟悉、掌握了大量社会科学理论知识,提升了市民的人文素养和城市的文化品位。

          

  社科普及周 全民学知识

  2003年,首届深圳社会科学普及周举办,此后每年举办一届。作为深圳市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传播主流文化的一大文化品牌,深圳社会科学普及周一直秉承着“宣传社会科学知识,推介社会科学成果,提升市民文化素质,促进城市文明建设”的宗旨,通过举办一系列知识性强、传播面广、参与度高且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了深圳市民爱科普、学知识的热情,培育了深圳人文社科这片沃土。

  深圳社科普及周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普服务于民。从举办第一届社会科学普及周起,深圳社会科学普及周的口号就非常明确:“让社会科学走向社会”。换言之,就是要让社会科学逐渐走出学术的圈子,走向普通人,这是社科普及周最初的出发点,也是它在过去的13年里的行动指南。

  在活动内容上,深圳社科普及周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重点围绕市民的需要,策划设计市民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如每年都会举办的“生活大百科”大型义务咨询,深圳市26个学会(研究会)开设“咨询摊位”和“展示台”,组织有关专家就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法律纠纷、证券投资、财务管理、婚姻家庭、心理卫生、青少年教育等市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答疑释惑,为市民轻松找到解惑的良方,提高生活质量。另外,还有有奖知识竞答、演讲比赛、文物鉴定讲座、展览、音乐会等许多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在活动形式上,坚持贴近市民,采取现场、报纸和网络等多种参与方式,方便市民参与。例如,主题知识竞赛从最早的通过报纸答题,到现在通过网络答题;征文活动也顺应时代潮流,开设了微博征文。这些内容和设置,都是从市民的角度着眼,让社会科学理论亲近市民,让人文精神渗透到千家万户。

  文化学者胡野秋认为,社会科学普及周的意义在于,逐渐让象牙塔里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甚至研究过程,还原到社会,还原到民间。让老百姓知道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人们的生活因为有了社会科学的研究,可以得到改善和提升。

  文化大讲堂 免费开讲座

  今年4月,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迎来了第1000场讲座。自2005年6月起,以“鉴赏·品位”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文化普及活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正式启动。十多年来,大讲堂秉承“弘扬人文精神,发展公共文化,丰富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品位”的主旨,讲文学、讲艺术、讲科学、讲修养、讲人生。

  市民文化大讲堂以广大市民的需求为导向,内容既兼顾大众化、通俗化,又注重学术性、前瞻性,涵盖了时事热点、生态环境、文学艺术、休闲文化、军事、科学、心理、教育、法律、经济、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先后邀请684位嘉宾登台主讲。他们中既有汤一介、李欧梵、陈鼓应、成中英等皓首穷经的学者,也有易中天、于丹等学术名人;既有王蒙、金庸、白先勇、莫言、二月河等斐声文坛的作家,也有姜昆、谢芳、郑小瑛、王刚、陈佩斯等演艺大家。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不需要预订座位,也不需要买门票,每个周末,大讲堂在深圳图书馆准时开讲,敞开大门欢迎所有市民。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干部、教师、学生、外来工、离退休人员……很多深圳市民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精神殿堂,看作是最享受的周末休闲活动。有的人1000多堂课几乎一堂未落,听课笔记记满了一本又一本……有位市民幽默表白:“在这里,我们可以听到如此多的名师名课,花两小时就能知道各行各业的最新成果,我感觉自己享受到了‘博士待遇’。”十多年来,市民文化大讲堂受众累计达上亿人次。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不断增添城市中的精神含量、学术含量、科学含量、知识含量,营造了深圳尚德崇文、勇于探索、昂扬向上的城市文化氛围,在全国创造了一种卓有成效的文化全民共享的新模式。2009年,大讲堂荣获文化部“第三届中国文化创新奖”;2010年,被列为“文化部中国十大文化创新工程”,并于2011年成功通过“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的复检;2011年,被评为“深圳市全民读书示范项目”;2014年,获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周工作小组与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共同颁发的“终身学习活动品牌”称号……

  百课下基层 送课到门口

  “百课下基层”是由深圳市委宣传部主办、市委讲师团承办的理论宣传品牌活动。该活动服务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论学习,努力解决基层单位和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引导市民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刚健的文化观和健康的生活观,使之切实获得理论普惠。

  深圳市委讲师团通过整合全市社科理论专家资源,从高端学术精英、学者型领导和基层宣讲三个层次,建立了一支学术水平高、讲课效果好的宣讲队伍。在宣讲专题的设置上,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通过4个途径确定宣讲专题:一是基层单位上报宣讲专题。每年基层单位都会根据实际需要,上报宣讲计划,以此增加专题设置的针对性。二是调研座谈征集专题。通过深入到街道、工厂、社区、学校、部队等有代表性的基层单位进行调研座谈,与基层党员群众面对面,听取他们的意见。三是专家分析论证专题。在收集意见的基础上,邀请市委党校、市社科院、深圳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一线教研人员进行分析论证。四是组织机构整合专题。据统计,11届深圳“百课下基层”活动累计宣讲专题百余个,其中60%源于基层单位的建议。

  深圳“百课下基层”宣讲活动还被称为“流动的课堂”、“百姓课堂”。活动方采取了多种多样贴近基层实际的宣讲形式。具体表现在3个不限:一是不限条件。只要基层有需要,不论条件好坏,都要安排宣讲活动。二是不限形式。听课人员不多的,就围坐在一起,进行座谈互动交流,既有几百人的大讲堂,也有十几个人的小圆桌。三是不限时间。有些工厂企业,白天有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安排在晚上的,就上晚间课。

  10余年来,“百课下基层”累计宣讲超过1000场次,覆盖全市机关、街道、学校、企业、社区、连队等基层单位,受众达35万人次,实现了理论普惠。深圳市委宣传部讲师团因打造“百课下基层”宣讲品牌被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受到中宣部工作表彰。

让社科魅力绽放象牙塔外
探索人类基因的秘密(创新之城)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