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6月14日 星期二

南宁“追绿”

本报记者 庞革平 王云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6月14日   第 12 版)

  南宁丽景

  今年1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7个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榜上有名。

  5月28日,在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闭幕式上,南宁作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获得正式授牌。

  扩荫增绿 增花添彩

  南宁素有“中国绿城”之称,“绿”是南宁的底色。为了达到绿量充沛这一目标,南宁广泛开展扩荫增绿活动,不仅对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率作出了规定,还提出了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林荫停车场推广率、立体绿化推广等先进考察指标。

  城市绿地建设成果显著,公园绿地均衡发展,五象新区建设、火车东站、五象湖公园建设、五象岭规划保护、邕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相继展开,实现了城在林中,绿在城中。

  以绿为底还不够,要有百花来添彩。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道路景观品味,南宁广泛实施增花添彩工程,在继续加大“绿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彩化”水平——不仅打造花卉种植的城市精品路线,更在重要节点加大日常花卉下地种植数量。

  以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树种为背景,四季有花,处处见花,不同季节,不同花开,城市园林景观也随着四季变化而不同。在春节等传统节日或重大节庆活动到来时,南宁市还会精心对花卉进行布置,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花卉展及园林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热烈的“绿城花海迎宾朋”盛景。

  “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仍常放”。早在1997年,南宁就已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如今,南宁的园林建设已从简单的绿化走向了彩化、香化、果化与亚热带风光化。

  重点“治水” 岸绿景美

  今年初,南湖公园内8.17公里长的环湖路铺上了柔软吸水的透水沥青。每当下雨,铺设的透水沥青可以将雨水快速吸收并让雨水下渗,不容易产生积水,实现了“小雨不湿鞋,中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更为奇妙的是,雨水被路面吸收后,深埋地下的沟渠和净水系统会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厕所冲洗、植物灌溉等,其余的雨水经过净化后则会排入南湖,帮助控制径流污染,改善南湖的水环境质量。

  据了解,此次海绵化改造工程,是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去年3月,南宁市成为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此后,南宁市明确提出统筹解决城市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问题,实现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削减径流污染负荷、提升城市景观等多重目标,决心为城市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水循环系统,打造“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现代亲水城市。

  努力做好“水”文章,就要保护城市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2013年,南宁市在境内左江、右江、邕江、郁江、武鸣河支流等主要河流上共设置9个监测断面,数据显示,所有断面水质均能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按年均值评价,水环境质量达标率为100%。同时,持续加强城区供水管网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加强出厂水和城市管网水的多点、多时监测,保障供水质量和居民用水安全。2013年、2014年城市管网水检测项目合格率均达100%。

  目前,南宁市的城市排水管网基本覆盖整个市区,排水管网建设做到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均按照国家规定标准的高限进行设计建设,并专门设有排水设施管理机构和专项维护资金。

  节能减排 低碳环保

  2013年,南宁在全市范围内试水公共租赁自行车,倡导市民“绿色出行,低碳出行”。截至去年底,南宁市财政已经投入近2.8亿元用于购买20000辆自行车、建设近700个站点。今年,南宁市还将投入6500万元,用于购买5000辆公共自行车、新增200个站点等。不少市民表示,公共租赁自行车有效缓解了出行难,也着实减轻了环境的压力。

  事实上,这只是南宁市倡导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推行节能减排的手段之一。南宁市严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南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象新区先后被列入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第一批)、APEC低碳示范城镇,在自治区内率先开展低碳产业园区及低碳城镇试点示范。

  在建筑方面,南宁市印发了《南宁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对绿色建筑的实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市政府主导投资的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达100%,房地产开发项目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备案比例为21.25%,通过建设规划设计方案阶段备案比例为42.6%。

  此外,南宁市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发展成效良好,早在5年前就获得“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称号。2014年,南宁还列为全国第一批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

从园林城市到生态城市
“生态园林城”有啥不一样?
南宁“追绿”
责编:杨一枫 邮箱:yangyifeng51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