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购物的“退货险”、保障出游的“旅行险”、针对儿童健康的“熊孩子险”……如今,互联网上的保险险种可谓琳琅满目。点点鼠标,一份保单就顺利生成了。
尽管“互联网保民”仍是一个新型群体,但其规模已十分庞大。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购买互联网保险服务的用户已超过3.3亿,同比增长42.5%。互联网保民人数已经是股民人数的3倍。
谁在网上买保险?“互联网+保险”又将给保险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年轻“奶爸”最爱网购保险
近日,蚂蚁金服保险与CBNData发布了首份互联网保民报告,第一次展示了互联网保民这一新兴群体的面貌。
“80后”与“奶爸”是互联网保民中最为活跃的群体。报告显示,“80后”保民占全部保民的47%,“90后”占到33%。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习惯网上消费的年轻网民已然成为优质保险的潜在用户。
其中,在最为活跃的30%保民中,近半已经组建家庭并有了孩子。有孩子的用户,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和健康险的数量可达到其他用户的2倍之多。由于男性大多承担家庭的理财与投资,因此“奶爸”成为家庭保险消费的主力人群。
在互联网保险的险种上,主要集中于电商保险、账户保险、旅行保险、车险、意外险、健康险等领域。投保时间、地域的差异,显示出了不同人群购买保险的特征。
例如,健康险的购买高峰时段是23时,人们一边熬夜一边担心健康,确实有点纠结;而从地域看,健康险投保意向最高10个城市均来自长江以南,显示出南方人对健康和养生的重视。
北方保民则更青睐电商保险。其中,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东三省的用户,最乐于主动购买退货运费险。有分析认为,这或许因为东三省距离主流发货地江浙沪较远有关,因此消费者更倾向于用保险来抵消退货风险。
旅行保险的地域差别也比较明显。报告显示,境外游时购买旅行保险的意向要高于境内游,其中,马来西亚、柬埔寨和菲律宾3个旅游目的地是保民投保意向最高的3个国家。
保险与消费共生
为何互联网保民增长如此迅速?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因为保险与消费在互联网平台呈现出相互促进的“共生效应”。
目前,基于互联网消费场景的保险产品层出不穷。一方面,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发相关保险产品。另一方面,也更有助于用户在消费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保险产品的内容。例如网购时的退货运费险,一定程度上为消费者免除了退货时的后顾之忧,既可以增加消费动力,也能减少售后纠纷。
蚂蚁金服保险数据实验室分析师汤国权认为,蓬勃生长的互联网消费激发更多的保险需求,带来增量;保险切入消费场景,提升互联网消费活力,用户需求敢于进一步释放。
保险反作用于消费的趋势同样明显。数据显示,用户投保后近一年时间内,由于对账户安全的信心增长,因此会更乐于在理财和移动支付上增加资金投入。
网络消费的快速增长,使餐饮、交通、教育、生活服务等领域都显现出巨大的保险潜力。汤国权认为,这种“互相促进”的机制蕴含着更多市场机会,意味着3.3亿互联网保民仅仅是个开端。
克服风险聚焦创新
去年,超过30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发起成立互联网保险企业。2015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高达2234亿元,比2011年增长近69倍。
“互联网保险不是分蛋糕,而是做大蛋糕。”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日前表示,互联网保险还处于探索期,应该聚焦创新。
如今,中国的互联网巨头正纷纷寻求进入保险行业的机遇。日前,百度与太平洋保险达成合作,设立新的互联网保险公司,聚焦于汽车保险等相关业务。
尽管互联网保险风起云涌,但并没有改变保险本身的属性。对处于市场洗牌期的行业而言,互联网保险依然面临不小的风险和问题。如信息披露不充分,采取夸张的营销方式吸引消费者,以噱头赚吆喝,违背了保险产品的基本性质,损害了用户的利益;用户的信息安全依然存在泄漏风险,互联网保险仍缺乏健全的安全机制等。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既要鼓励互联网保险的业态创新,也要进行适度监管,完善法律法规间的统筹衔接,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从创新角度而言,如何实现互联网技术与保险的深入融合,依然是值得行业共同探索的话题。这需要保险行业主动学习互联网的规则和习惯,用互联网的思维与模式去重构消费者、互联网平台等价值体系,创新产品结构、运营和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