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海外华侨华人日益增多,国内归侨侨眷的人数也在悄然增长。如何针对他们的特别身份,提供细致到位的服务?这是归侨扎堆的社区面临的新问题。
日前,本报记者随国侨办“走基层·侨乡行”采访团走进位于湖南长沙和江苏南京的3家社区,它们或是“全国社区侨务工作明星社区”,或是“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这里的工作人员动情地讲述了他们用心将社区打造为“侨之家”的故事。
细致入微暖侨心
长沙市芙蓉区西湖社区下辖8个小区、拥有179位归侨侨眷。早在2014年它就荣获国侨办“全国社区侨务工作明星社区”。“这里的侨胞侨眷,儿女大多不在身边,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关心和关注,而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从细微的事情做起做好。”谈起为侨服务的经验,西湖社区党支部书记伍紫琴如是说。
在办公大厅一层的服务柜台,社区专门设立了为侨服务窗口,为前来咨询和办事的侨胞侨眷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办结。此外,社区还为每个侨胞侨眷家庭发放“便民联系卡”,开通专线服务电话,并提供家政服务、空巢老人护理等“阳光服务”,以解海外子女的后顾之忧。
点滴工作之中凝聚的都是社区工作人员对侨胞侨眷的心意。位于浏阳河之滨的东沙社区,拥有侨务工作者对象357人。为了更好地服务侨胞侨眷,社区工作人员同样没少动脑筋。
东沙社区代理副主任张照向记者介绍,社区除了开展“暖心”工程,做好设立“侨之家”活动阵地,将辖区归侨侨眷纳入医疗、救助公共服务范围等工作之外,还在前年专门联合其他社区,成立了“同心帮帮团”,助圆社区侨胞侨眷的微梦想。
已过耄耋之年的马来西亚归侨黄福祥就在“同心帮帮团”的帮助下,圆了自己多年的“地铁梦”。因为年迈多病、行动不便,回国60多年的黄福祥和老伴一直没有机会搭乘长沙的地铁,看一看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同心”志愿者听说了这事,特意带着两位老人坐上地铁游览长沙。
双向服务侨助力
社区贴心周到的服务,温暖着归侨侨眷的心,也激发了他们为社区发展添油助力的热情。为老年大学讲授书法、绘画等艺术课程,在道德讲堂言传身教,捐助爱心超市……走访中,记者发现,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总是少不了这些既有“热心肠”又有“好本事”的归侨侨眷的活跃身影。
记者走进西湖社区二楼的一间小屋时,金利君正带着两个孩子将一些建筑、人物、动物的小模型摆放在一个方形沙盘中,通过倾听、引导孩子讲述故事,循循善诱,进行心理辅导。年过半百的金利君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在瑞士工作多年,不在身边,她自己则是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几年前,她在社区建立了金老师工作室,每周六下午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很快,金利君的专业和耐心,就让她的工作室成为社区居民很爱来的地方。
而社区的全力支持更让金利君的工作开展得更为顺利。“我学了‘沙盘疗法’后,社区专门花了1万多元钱为我添置设备。”金利君说,这个工作室既让她在晚年依然能够施展才能,而且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收获了更多快乐。
在南京丁山社区,来自马来西亚的归侨李先生同样开设了一间工作室,利用他母语为英语的优势,在寒暑假期间免费教授社区的孩子英语口语。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此前为了迎接2014年南京青奥会,李教授还专门开设培训班,教授社区的老年人一些简单的英语词汇,使得他们在提供志愿服务时可以更加顺畅地与外国友人交流,“这让大家都特别骄傲!”
在双向往来的服务中,侨胞侨眷与社区的关系不断走近,更加亲密。
集思广益侨献策
在东湖社区,有一个侨胞侨眷熟知的“东湖夜话”活动,这是社区为他们精心打造的议事平台。社区如何改造,资金如何使用,关于这些涉及社区发展的问题,侨胞侨眷都可以通过“东湖夜话”畅所欲言。
有一次,社区修建道路,东沙社区内的一口千年古井可能因此受到破坏,引发居民的担忧。于是,社区专门为侨胞侨眷和其他街坊邻居召开了一次“东湖夜话”,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为如何更好地保护这口古井出谋划策。“最后大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都得到相关部门的采纳,如今这口古井修缮得非常漂亮,打水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张照对记者说。
侨胞侨眷不仅是社区建设的参与者,还是组织者和召集者。
在西湖社区,也有这样一间集思广益、纳言献策的“谊园议事厅”,洁白的墙上贴着“说说话、谈谈心、明明理、支支招”几个娟秀的黑字。这间屋子的主人就是由社区侨属侨眷组成的“谊园议事厅”工作小组,每天这些侨属侨眷都会来这里轮流值班,讨论与社区发展有关的各种大事小事。
暖心的服务,民主的氛围,让社区真正成为侨胞侨眷心中最温暖的家。如东沙社区的侨眷戴沛然所说,“社区干部就是我们的亲人,在这里生活,我们感到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