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6月08日 星期三

中国科技创新还须打牢根基(专家解读)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鄢一龙博士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6月08日   第 09 版)

  目前全球正要跨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的门槛,人类的生产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过去,数字信息是为更好地服务工业生产;未来,信息端的生产将更为重要,实物生产将服务于信息生产。中国紧跟时代步伐,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既是要实现工业4.0,也要对之前的工业革命进行补课。在前几次的工业革命中,中国处于边缘化到积极参与的位置;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中国可以充当引领者的角色。从利好全球的角度看,未来中国的产业在向中高端迈进时,还要有能力逐步制定全球化的标准,虽然这是一个艰苦的对接过程。

  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科技创新拥有着集体攻关的优势,善于动员人力、财力等优势,有能力实现重点突破。由于创新初期探索成本较高,中国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利用后发优势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如今,中国越来越强调自主创新,在量子通信、4G网络等领域也已经形成先发优势。中国拥有着全世界最大的工业体系,这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方便了全球高科技的集成。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也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创新需求。中国的创新既强调企业家创新,也强调劳动者创新。不仅鼓励科技人员的创新,也倡导工匠精神和普通人的微创技术。这种自上而下的倡导帮助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相互推动、相互触发的大众创新局面。众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中国创新浪潮开始发力的局面。

  不过,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够健全,基础创新回报较慢,目前看中国的创新存在根基不稳的问题。中国的创新激励机制也有不足之处。

  在创新文化的培育和人才问题上,中国要学会吸引全球人才,形成更加开放和有吸引力的教育体系。目前,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滞后世界,缺少基于中国实践产生的社会科学体系。这应该成为未来几年中国重点推进的内容。此外,中国还须不断提升企业创新的主体性地位。创新的主体本应该是企业,但目前来看企业创新程度仍较低。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说,需要实现从投资平台向创新平台的转化,将高校、企业、政府三者之间通过创新平台实现连接,也就是将已有科研成果跟市场转接,同时也要让人才在企业中施展才能。因此,政府要不断改善创新环境,营造一个宽容的长线创新环境,还要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建设方面积极作为。

  (焦夏飞  根据采访内容整理) 

中国科技雄心给世界带来“黄金机会”(国际论道)
中国科技创新还须打牢根基(专家解读)
海外声音
责编:宦 佳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