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在北京开幕。该峰会为中美双方搭建了务实有效的交流合作平台,标志着两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机制逐步走向常态化。
实际上,建设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早已成为近年来中美两国各城市合作中的新亮点。
建设低碳城市 寻求绿色发展
2015年9月,第一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在美国洛杉矶召开。中美与会的省州市在峰会上联合发表了《中美气候领导宣言》,表明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行动。
而在今年的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除了学者们就相关议题讨论外,北京市发改委与加州州长办公室签订低碳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北京市环保局、首钢总公司等与加州环保局、美国宝尔菲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展开低碳产品或技术合作交流。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表示,中美两国可在低碳城市建设、碳排放交易与财政和金融政策方面加强探索。“目前,中国已在北京等7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交易试点,为建立国家碳排放交易市场摸索了经验;美国部分州市也建立了温室气体配额交易机制。双方在这一领域加强了合作。”
在6月6日举行的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气候变化问题特别联合会议上,杨洁篪表示,2013年气候变化问题首次特别联合会议以来,气候变化合作已成为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一大亮点。
发展智慧城市 享受便利生活
除了低碳环保领域,中美之间开展智慧城市的合作也在不断推进,这也是去年召开的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成果之一。
2015年1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与美国智慧城市理事会共同签署了《中美省州与地方城市智慧伙伴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中美智慧城市结对、智慧城市产业创新孵化中心、智慧城市技术合作开展全面的战略合作。
如今,许多美国公司都在中国开展了智慧城市的合作。比如微软公司与上海、西安、武汉等城市合作,提供智能交通、智能市民服务大厅、智能健康护理等服务;英特尔在贵阳、银川等城市开展业务,在智慧交通、平安城市和智慧医疗等领域提供支持。
历经多年探索 发展潜力巨大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中国的许多城市在低碳和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事实上,许多城市将智慧城市纳入地方“十三五”规划,而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6月7日透露,中国低碳试点城市将扩大至100个。低碳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潜力巨大。
在低碳城市建设领域,深圳在2016年将把3500余台非纯电动公交车更换成纯电动公交车,而太原也在近期投放6000多辆电动出租车,用实际行动响应低碳城市建设。
据新近发布的《绿色金融与低碳城市投融资》研究报告显示,未来5年,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所需投资总额将达到6.6万亿元。
在智慧城市发展方面,许多城市都为市民提供了实时路况查询、智慧公交系统、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等。比如在山东威海,市民开车时能实时了解路况,缴纳水电燃气费、查询信息、提交材料办理业务等,均能在“一站式服务平台”完成,不再跑断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