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6月07日 星期二

淮阳“泥泥狗”:讲述创世神话(中国民间工艺)

王锦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6月07日   第 10 版)

  淮阳太昊陵庙会上的“泥泥狗”
  程健君摄

  淮阳太昊陵庙会上的“泥泥狗”
  程健君摄

  民间想象中国人最初的祖先,便是女娲依照自己水中的影子用黄土捏塑的形象。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故事在中原流传甚广,捏制泥人或制作泥塑的习俗也曾极为普及。至今,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和鹤壁市浚县的人祖庙会上,仍然可以看到淮阳泥泥狗、浚县泥咕咕等特色民间工艺品的现场制作表演和售卖。

  明代河南地区还流传过这样的民间小调:“傻俊角,我的哥,和块泥儿捏咱两个:捏一个儿你,捏一个儿我;捏得来一似活脱,捏得来同床上歇卧。将泥人儿摔碎,着水儿重和过,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哥哥身上也有妹妹,妹妹身上也有哥哥。”这首民歌小曲有中原神话“兄妹婚”的精神遗絮。难怪在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里,主人公贾宝玉这样感叹:“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民间泥彩塑是中国较早生发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形式之一。人物和动物是传统泥塑的两大题材。河南淮阳泥泥狗是天地间的精华和造物的宠物。

  泥泥狗是以胶泥(黏土)为原料,经过选土、锤泥、制胎、捏塑、晾晒、熏染、上色等流水作业后,用手指及竹签辅助捏制成各种奇特的动物造型。它取材多为远古神话传说中的鸟、兽、虫、鱼,每一造型都留有音孔,吹时可发出时而清脆时而浑厚的共鸣声。

  淮阳泥泥狗外部造型大都是男根的变体,通体染黑,上面用红、黄、白、绿、粉红五彩描绘着抽象的图形纹饰,有仿楚陶楚漆器的格调。其造型和纹饰都与生殖崇拜有关,是民俗文化中的另类。

  泥泥狗产地集中在淮阳县城东的金庄、武庄、陈楼、前丁楼、后丁楼、史庄、许楼、段庄、李楼、刘庄、五谷台、白王庄等十二个村庄内。这一带南距古宛丘遗址八里,至太昊陵仅二里地。从古城遗址由西往东,向太昊陵集中,朝祖的意味特别明显。而且,在这里一个村,一个家,人人都能动手作业。闺女嫁到外村可以扩大泥塑技术的转移区域,娶来媳妇能够立刻上手。男制胎,女点彩,这是古代传下来的男女搭配黄金定律。

  泥泥狗的品种有半人半猿、人兽同体,长着九个头的鸟、两个头的狗,还有“猴头燕”以及“人面猴”等。这些怪异、奇特和令人费解的符号化禽兽造型,影射到了一个混沌初开、人兽共存的时代。他们原始文化的“染色体”上粘附了神秘的宗教“纹样”,拼接着古老的祭祀图式、礼仪习俗而遗存下来,并在淮阳民间内化为一种集体意识与造物行动。“泥泥狗”在淮阳祭祀人祖伏羲、女娲的庙会中,成为斋公、香客们辟灾、求福,争相购买的“圣物”与“灵物”,是大有说道的。

  泥泥狗依造型大小和设色不同,大致分为小泥鳖、中小板(有飞燕、奔兔、蝉、蛙、马、香龟、草帽老虎、八大高、十大象等)娃娃头、大花货(有兜肚猴、光板猴、抱桃猴、搬脚猴、骑虎猴、猫拉猴、猴头燕、斑鸠、鸡、狗、鹅、双头狗、双头马、两头人、人头兽等100多种)等种类;其制作佳期多在春季,次年太昊陵古庙会期间粉墨登场。数以万计的男女香客抢购,或作“朝祖进香”的贡品,或为亲邻小儿之玩物。从业者计600余户2000多人,品种500多个,年销售量1000余万件,十分可观。

“眀”—— 清人“睁眼写错字”?(汉字故事)
中国当然有传统哲学
淮阳“泥泥狗”:讲述创世神话(中国民间工艺)
责编:赖 睿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