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环境保护部发布《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15年,各地区、各部门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环境状况的各项指标究竟如何?为治理环境各地区、各部门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成绩与问题分别体现在哪里?
■ 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2015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趋好,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4年下降14.1%;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76.7%……
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在污染情况较为严重的京津冀地区,该地区13个地级以上城市达标天数平均为52.4%,比2014年上升9.6个百分点,比2013年上升14.9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17.2%。
不只是大气质量的改善,2015年全国整体环境状况也在持续变好。比如在水环境质量方面,我国大江大河干流水质总体良好,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标,地表水水质稳中趋好。去年全国达到或好于三类水质比例提高14.6个百分点,劣五类水质比2014年下降0.4个百分点。地表水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下降近1/3。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达标取水量为345.06亿吨,占取水总量的97.1%。
■ 整治力度持续增强
环境的改善离不开各地区、各部门的不懈努力。对于2015年整治环境所采取的行动,这份公报作了详细记录。
比如在备受公众关心的雾霾问题上,公报显示,2015年有关部门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考核办法要求,督促环境空气质量恶化的省份采取整改措施;对全国重点城市进行督查,重点对各类工业园区及工业集中区,火电、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不符合国家政策的小作坊、燃煤锅炉单位等进行检查;对邯郸、秦皇岛、运城、唐山等重点地区开展无人机执法检查。
另外,在农村环境整治方面,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村节能减排资金60亿元支持各省(区、市)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整治南水北调水源地及输水沿线、其他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的村庄,重点治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畜禽养殖污染,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
■ 环保任务依然艰巨
不过,尽管多项指标显示,2015年中国环境正在变好,但仍有一些方面治理效果不够明显,有些方面不尽如人意。
比如在大气领域,2015年,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265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78.4%。在土壤领域,我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表示,大气污染的总的形式依然比较严峻。微小的颗粒物PM2.5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空气污染的复杂性,形成一种带有现代城市和现代工业特征的新兴污染。
“而对于水污染的整治,我们需要做好水体功能区划,把一部分水体以及其沿岸作为一种生产功能去保留下来。同时,通过一定程度上提高水价来促进城市居民及企业节水,以此来治理城市黑臭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