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6月02日 星期四

红头船记录潮商苦乐(历史掌故)

林文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6月02日   第 12 版)

  图为由汕头市民营剧团创作表演的潮剧《红头船》。
  资料图片

  樟林古港是潮汕地区最早出现的侨乡,现在是一个内陆乡镇。在汕头开埠以前,这里是粤东大港,红头船的故乡就是指潮汕的樟林港。

  樟林原是一个海边渔村。早在宋代元符年间(1098—1110年),朝廷在这里设小江盐场使司,是潮州东部盐业中心。1668年,随着樟林巡检司、海关税馆、樟林急递铺等官署衙门的设立,樟林又成为澄海北部的政治、军事、经济、交通中心。1684年,清政府解除海禁,准许与海外贸易,商民纷纷集资,造船出海,樟林港又成为一个商业港。当时的税额占广东全省的1/5。

  1723年,清政府规定各省商、渔船要有各自标志,并进行审批、登记、发牌,官府随时派兵船巡海稽查。为此,广东商船大桅上部及船头均涂红漆,福建船涂绿漆,故有“红头船”、“青色龟”之称。

  每年趁季候风,红头船组成庞大的船队,浩浩荡荡,扬帆远征,北上苏州、上海、宁波、青岛、天津,南下达雷州、琼州、越南、暹罗、新加坡及东南亚诸国。运载出口的多为红糖、瓷器、蚕丝、烟草、渔网;进口的多为大米、干果、药材、布帛,木材,樟林。古港帆楼云集,盛极一时。光绪元年(1875年),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已标有樟林的名字,可见其声名之悠久。

  随着红头船贸易兴起,潮人为生活所迫,从樟林港乘船“过番”的日益增多。大多数潮汕华侨,就是由樟林港乘红头船往南洋群岛谋生的。樟林当时移民海外户数占全乡户数的26.5%。泰王郑信之父,澄海华侨富人郑达(镛)就是雍正初年从樟林南渡暹罗谋生的。千千万万海外华侨,对这个当年离乡背井、踏上征途的地方,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泰国澄海樟林联谊会还将红头船作为会徽图案。

  1920年,年仅14岁的连瀛洲乘坐红头船离开潮汕远赴南洋谋生。他于1949年成立新加坡四大银行之一的华联银行;1964年创办华联企业有限公司——君华大酒店集团之母公司。离开故乡80载,功成名就的连瀛洲,投资11亿元在汕头市区兴建了汕头君华大酒店。

  汕头开埠之后,红头船逐渐为轮船取代,樟林也因韩江泥沙淤积,成为内陆埠市。1986年当地政府在樟林古港遗址建起了纪念亭,已故散文家秦牧写了碑记。碑虽不大,却记录了世间风云变化。后代子孙常到此访迹寻踪,凭吊先古。

  (来源:特区晚报)

新侨商“智造”大健康(商界传奇)
麓谷侨商 创业正酣(链接)
红头船记录潮商苦乐(历史掌故)
商论语丝
责编:严 瑜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