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5月27日 星期五

走丝路 访张掖

王丽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5月27日   第 05 版)

  对丝路的向往,由来已久,尽管生活在大西北的东边缘,更向往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和风景。因此,当一位朋友相约同去敦煌、嘉峪关、额济纳旅行时,我没有犹豫就欣然前往。

  由宝鸡出发,一路向西。在荒野与戈壁大漠组成的风景里,沿着丝绸古道,我来到了张掖,登上了著名的有着鬼斧神工般的红色祁连山,一览峻岭横生色如霞光的丹霞地貌,那绵延起伏气势磅礴的祁连山脉令人震撼;沿着河西走廊,我来到了嘉峪关,“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在这里看天下第一雄关的边塞风光;我来到敦煌鸣沙山,在骆驼背上拍下了最美的沙漠黄昏,在月牙泉的湖水里看到了美丽的上弦月;我来到了朝思暮想的敦煌,在大泉河边,看到了绿树成荫,美轮美奂、别有洞天的莫高窟千佛洞,唐宋时期的建筑、壁画里的飞天、彩塑美得让人惊心,古老的经卷,肃穆的佛影,飘逸的飞天广袖,妙曼的舞姿,敦煌在我的心里是一个永恒的传奇。

  真正踏入塞上、居延,领略千里大漠的风光,这里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之地——内蒙古额济纳旗!它拥有神州大地上唯一的一个“登天台”,它保存着古丝绸之路上最完整的城廓,这里的金色胡杨林饮誉海内外……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行走在丝绸之路,目光所及,一次次的被这旷古文明震撼,在大漠尘沙中风餐露宿,看日出,拍日落,干渴并不觉得苦,在自然与人文的大美中一次次陶醉……

  小时候,因为喜爱历史,丝绸之路上的武威(凉州)、张掖(甘州)、嘉峪关、阳关、敦煌这些地理名词是我神往的地方。

  熟悉张掖,缘于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在历史上是一位英雄,他数次出使西域,两次被匈奴虏获,在匈奴生活十余年,但他始终矢志不渝,最终回归汉朝。汉武帝在元鼎六年设置张掖郡,张掖之名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以通西域”之意。杜甫曾在《秦州杂诗》中写到“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一望幽工隔,何时郡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寻源使”指的就是张骞。

  张掖是河西走廊地理上贯通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此次西行,出发时正是华灯初上,灯火阑珊的夜晚。一行人乘车冲出城市的喧闹,便一下闯入静夜的怀抱,在高速路上飞奔。深蓝色的夜空下,群山、田野、河流、树木、民居都变得像动画里快速变换的布景,影影绰绰,飞速而来,疾驰而去。车辆像是一条扎进黑色大海里的船,在无边的夜色中夜航,车灯的强光撕破夜幕,在无边无际夜的海上,起伏、颠簸,夜航的人在黑暗中竭力寻找光明。在黑夜中行驶,人们更多的是用肉眼徒劳地搜寻窗外整齐如一的风景,景与物的基本轮廓已经丧失殆尽,夜色无边,收获的是更多的无奈。起起伏伏地颠簸,车像一个摇篮,很快人们便进入梦乡。再醒来的时候,已是第二天上午,到了甘肃河西地界,沿途是矮矮、平平屋顶的甘肃特色民居村落,间或有一些等待收获的庄稼和飞奔过去的杨树林,在村庄和河流的后面,便是紧紧相随、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脉。它的颜色几乎与中国地形图上的颜色相差无几。常言道“金张掖、银武威”,这里曾是史上著名的河西走廊四郡之一,我们已经到了张掖地界。

引来黄河水 滋润延安城
“一带一路”中,澳门要有新作为(开放论坛)
丝博会上宝鸡绽放光彩
太白山倡导环保出行见成效
走丝路 访张掖
责编:田晓明 邮箱:tlang@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