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5月26日 星期四

别让无聊直播加重“明明病”

卢泽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5月26日   第 08 版)

  最近,网络直播行业出现了一件怪事——“无聊直播”火了。

  在某视频网站上,一些直播间开始直播吃饭、睡觉、遛狗、下棋,甚至发呆等画面,有的甚至长期处于空屏状态。然而,正是这样的“无聊直播”却吸引了上万名网友观看,有的甚至不惜“打赏”千元给网络主播。这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在固有印象里,年轻人看直播,更多是为了寻求新奇、刺激,而“无聊直播”的走红则让人感叹网络世界,无奇不有。

  是什么让网友们无聊到看“无聊直播”的地步?

  在有些人看来,这是年轻人患“孤独病”的表现。不可否认,许多年轻人是孤独的。在学业、工作、生活的多重压力下,一些年轻人社交生活乏味,常有孤独感。而在许多网络直播社区上,一群人相互之间的“无聊展示”,反而形成感情共鸣,成为一种另类的“孤独狂欢”。

  这些分析不无道理,但在“孤独病”之外,更需要被我们关注的是年轻人的“明明病”。“明明病”是一个网络词汇,特指明明知道自己在做一件不对或者没有意义的事,却依然忍不住去做的现象。“无聊直播”无疑是“明明病”的表现——明明知道观看“无聊直播”是浪费时间,只会让精神陷入更加空虚的状态,却依然还会去看。

  这多少显露出当代年轻人的矛盾心理。据一项调查显示,网络直播受众分为两类:一类是以“95后”为主的在校大学生和高中生;一类是18—30岁左右的三四线城市男青年。这两类群体的共同特点在于压力较大、经济水平不高、需要获得认同。在面临学习和工作压力,自身又缺乏核心价值和目标导向的情况下,“无聊直播”社区就成了情感和压力的宣泄口——明明知道这很无聊,但至少可以摆脱压力;明明知道浪费时间,但却可以获得任性挥霍的“自由感”;明明知道虚拟社群关系转瞬即逝,但仍然可以沉醉于“群体无聊”所带来的短暂认同。因此,年轻网友们观看“无聊直播”,表面看是在消磨时间,实际是一种对自我认同的寻求,甚至是个人情感的表达。

  作为普罗大众,“明明病”人皆有之。我们明明知道甜食会让自己的减肥计划毁于一旦,却常常忍不住吃上一口。我们明明知道朋友圈里多是垃圾信息,却还是渐渐放下了书本,在“刷屏”的道路上乐此不疲。然而,在网络依赖症日益严重的今天,“明明病”正在逐渐失去其自嘲式的幽默色彩,演变成网络“负能量”的源头之一,“无聊直播”就是典型一例。

  诚然,网络需要多元化,“无聊”也可成为网友放松心情的方式之一,“无聊经济”作为网络直播行业新的盈利风口也无可厚非。然而,网络世界不需要过度消费“无聊经济”,网友也要时刻检视自己的“明明病”,治治自己的“明明病”,毕竟,多给自己一些正能量,生活才会真正充满阳光。

五月塞上话古今(中国新发现·宁夏故事)
网络约车为啥这么纠结?
中国战略传播论坛在北大举办(海外网直击)
图片报道(海外网直击)
别让无聊直播加重“明明病”
责编:宋 鹏 邮箱:songpeng@haiwai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