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建委负责人向记者透露,2010年,成都市启动174个乡镇第一轮小城镇改造,计划用5到8年时间全面完成第一轮改造工作。通过市、县、镇合力推进,只用了6年时间即完成了改造工作。6年来,全市共完成小城镇改造项目2300个,完成投资243亿元,174个乡镇全部顺利通过综合验收。
通过6年的小城镇改造,成都市小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大邑县董场镇自2012年实施场镇改造以来,共计引入社会资金1.8亿元,完成场镇危旧房改造2万平方米,对主要街道建筑立面整治达43210平方米。新津县安西镇克服“千镇一面”的弊端,在场镇集中安置区建设中充分挖掘本土元素,打造民国风情建筑群20余万平方米,同时对主要街道节点实施绿化工程,新建绿地3600平方米。
改造过后,小镇产业支撑明显加强。崇州市三郎镇充分利用自身生态资源引入高端度假酒店,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五星级酒店项目“山生院”及正在建设中的“裸心·欢喜半岛度假酒店”有力地促进了该镇旅游产业的提档升级,成功地吸引了高端消费群体。
改造中,成都市全面探索实施个性化、专业化、功能化和品牌化策略,金堂县淮口镇、蒲江县寿安镇等小城镇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可复制的小城镇发展建设之路。金堂县淮口镇紧紧抓住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产城一体,宜业宜居的山水实力之城,促进淮口城乡统筹跨越式发展,全面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良性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四化同步”之路。
这6年间,成都市重点支持建设特色镇。2013年首批启动的30个特色示范镇建设累计实施项目298多个、完成投资85亿元,2014年,80个特色示范镇建设共实施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774个,完成投资333亿元;2015年68个特色示范镇建设实施基础设施项目476个,完成投资117.4亿元。大邑县斜源镇通过实施全域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来动员群众搬迁入镇,对闲置的原新源煤矿306亩国有土地进行盘活,破解了资金难题,目前新的场镇上的住房建设主体都已封顶。
在打造天府古镇品牌方面,成都市印发了《关于提升成都市重点历史文化名镇品牌竞争力的实施意见》、《成都市历史文化名镇精细化服务指导意见》两个指导性文件。2014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天府古镇(五凤)艺术节,2015年在邛崃市平乐镇举办了第二届天府古镇艺术节。
成都市确定都江堰市青城山镇、邛崃市夹关镇2个镇为成都市历史文化名镇; 彭州市升平镇昌衡村,崇州市三郎镇凤鸣村、文井江镇大坪村,金堂县五凤镇金箱村,蒲江县朝阳湖镇仙阁村5个村为成都市历史文化名村。
此外,洛带镇、平乐镇、元通镇、五凤镇等进一步加大古镇整治力度,增添旅游配套设施,提高服务功能,天府古镇文化特色更加彰显,乡村旅游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