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5月23日 星期一

陆凡:

倾情打造“世界新看法”(海归筑梦①)

邹雅婷 党亚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5月23日   第 01 版)

  触景无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陆凡。
  本报记者 赵树宴摄

  开栏的话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一大批怀揣梦想的海外留学人才踏上了回国创业就业路。他们在备受关注与青睐的同时,也经历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付出与艰辛。本报今起推出“海归筑梦”系列报道,通过一个个具体而鲜活的海归创业就业故事,展现新时期留学归国人才心系祖国的赤子情怀和勇于攀登的时代风采。

    

  “‘增强现实’(AR)是一种人机交互的新技术,它通过将虚拟世界中的信息与现实场景叠加展现,为人们提供‘世界新看法’。”在北京市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的一间开放式办公室,触景无限(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凡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这项近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

  作为国内最早涉足“增强现实”领域的创业者,陆凡和他的创业团队一直致力于研发和创新,成为中国企业在这一前沿领域的领先代表。

  一直很确定“始终是要回来的”

  陆凡有着丰富的海外经历。1989年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陆凡就职于外企,经常去国外出差。1991年到瑞士联邦高级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赴美发展,以“提升美国国家竞争力的优秀人才”身份获得了绿卡。1997年,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浪潮中,陆凡创办了美国英特资源公司,从事网络通信业务。3年后,该公司被收购,陆凡获得了不菲的收入,本足以让他在美国过上舒适的生活。

  “虽然在海外发展得不错,但我心里一直很确定,自己只是出国看一看,始终是要回来的。”陆凡感觉自己与祖国血脉相连、密不可分。他主动谈起了在瑞士留学时的一个生活细节:“当时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少,使馆给留学生邮寄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我会一字不落地阅读。那是我们与祖国联系的精神桥梁,感觉特别亲切。”

  2001年,陆凡加盟中国赛尔网络有限公司,担任首席运营官。在经历了几年中美两头跑的生活后,他决定彻底放弃在美国的一切回国发展,卖掉房子、退掉绿卡,并说服妻子一同回国工作。

  “海外的朋友一开始都不太理解我的决定,但我坚定回国的决心,是基于对中美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陆凡说,“美国经济存量虽然大,但是增量小,而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在这么大的经济增量中,蕴含着巨大的创业机遇,个人能够更好地发挥才干,更容易获得事业的成功。”

  一进中关村就有归属感

  2010年,陆凡与清华师弟肖洪波联合创办了触景无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回顾创业初期的艰难,陆凡感慨万千。“由于技术太超前,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一开始得不到投资人的认可。在最困难的时候,国家的政策支持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2012年,经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推荐,陆凡入选国家第七批“千人计划”;同年,入选北京市第六批“海聚工程”。“千人计划”和“海聚工程”分别给予陆凡100万元启动资金支持,这对于缓解初创企业的资金紧张帮助很大。此外,政府还组织各种讲座和活动,帮助海归创业者更好地了解市场,适应国内的创业环境。

  “中关村创业氛围很好,我们一进‘村’里,就有很强的归属感。”陆凡表示,园区领导对中关村的定位认识十分深刻,不是简单地招商,而是要以培育技术创新来促进经济转型。“创业园主任经常与我们交流,对园内几百家企业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比如,我们在交流中谈到最近想找漫画方面的人才,他马上就会告诉我在哪里能找到。”

  技术创新应该让世界变得更好

  在采访中,陆凡对于技术创新的执著令人印象深刻。“国内许多创业者想的都是创新商业模式,做大用户量,尽快变现赚钱。但我们走的是技术创新的路子,这6年来一直在踏踏实实搞技术。”陆凡认为,相比团购、外卖等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更具有长远价值。

  “我们早在2011年就推出了国内首款“增强现实”浏览器,凭借这项成果得了许多创新创业大奖。今年起,公司开始进军硬件领域,与世界先进的芯片厂商等合作,打造智能视觉组件产品。”陆凡说,“增强现实”的概念现在越来越火,在娱乐、教育、军事、医疗等领域都可以实现“神奇”而有趣的应用。“我们是起步最早的,但也要跑得够快才行。”

  “创业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我们多少有一点想用技术改变世界的情怀。”陆凡透露,公司将要发布的首款硬件产品,就是为盲人提供服务的导盲仪,通过智能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帮助盲人导航和避障。“技术创新应该让生活变得更好,这也是我们科技企业的社会价值所在。”

中国已建自然保护区2740个
倾情打造“世界新看法”(海归筑梦①)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启动
中国参加“可汗探索”多国军演
彩色童年 爱心奉献
时代呼唤新的中国智慧(望海楼)
中国产1000吨“巨无霸”平板车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