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5月21日 星期六

储望华:让中国风吹向国际乐坛

王 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5月21日   第 07 版)

  刚刚结束2016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展演的评委工作和在沪两场“中国钢琴民族风格探索50年”学院讲座,澳籍华裔钢琴家、作曲家储望华在离开上海时表示,希望能把更多中国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带上国际舞台。

  储望华是《黄河》钢琴协奏曲(以下简称“《黄河》”)的主要执笔人之一,《黄河》的旋律曾响彻于47个国家,是世界音乐史上最著名的一首中国协奏曲。

  “前两年,《黄河》的创作者之一殷承宗来澳大利亚,我们就聊到,当年创作《黄河》真的是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在此过程中,储望华和其他创作者遇到过许多困难,如怎样在没有歌词的情况下,表现出原作《黄河大合唱》感人至深的情愫,如何将古筝、陕北民乐等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入钢琴协奏乐章,等等。而其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用钢琴诉说中国语言。西方的十二平均律和中国的自然律有着很大的区别,用西洋乐器表现中国民族音乐,本身就是一场巨大的挑战,“不是每一次尝试都能取得成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求真、求是、求美的过程。”

  而经过岁月的磨砺,《黄河》依旧能深受国内外听众喜爱、久演不衰,这也是储望华和殷承宗早年都没有预见到的“喜出望外”。在储望华看来,《黄河》能有这番成就与其取材于《黄河大合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黄河大合唱》的旋律能够引发振奋民族精神的共鸣,直到今天大家听了以后还是能感到饱满有力、激荡情怀。”

  中国钢琴民族风格的探索迄今已有上百年历史。中国著名音乐家、教育家贺绿汀等一大批先驱者,已在这一领域潜心研究多年并有所建树。储望华说,他是在前辈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处的时代特点,走出“储望华创作风格”。

  50多年来,储望华不仅进行过钢琴的中国民族风格改编,还尝试了交响乐、室内乐、小提琴独奏、萨克斯协奏、手风琴等各类西洋乐器表现形式的编曲,对每件乐器的特性都有着知根知底的了解,在配器平衡上苦下功夫,以更好地诉说中国语言。近10年来,储望华每年还会回到中国举办多场讲座,与国内音乐学子们探讨中国民族风格、传递音乐家的创作精神,足迹遍布了中国九大音乐学院。

  储望华说,中国在钢琴生产、琴童数量、师资力量方面现在都已在世界前列,但中国民族风格音乐的创作却仍处于初级阶段,许多中国作品有待于音乐家和社会各界的主动推广和介绍,中国应当有更多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并将其带上国际舞台,“除了依靠作曲家,我们钢琴家,还有其他乐器的演奏家,也应当主动投入进这一事业。”

  储望华自己也从未停止过中小型音乐作品的改编创作,但像《黄河》这样的大型作品,他还没有寻找到合适曲目。“我本人30多年来长期都在澳大利亚,所以对国内现在的情况不算太了解。也希望能在国内有更多的交流、听到更多的意见。”

侨情乡讯
海外华人 每逢危难敢担当(侨界关注)
休斯敦有了“黄梅戏日”
浙江侨企引智反哺
储望华:让中国风吹向国际乐坛
责编:孙少锋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