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越来越多的进出口企业对报关业务需求日盛。在日前于上海举办的国际报关协会同盟会议上,记者见到了参会的资深报关员何斌。上世纪90年代,中国专业报关行业诞生之时,何斌进入了全国最大的报关公司——上海欣海报关有限公司,从最普通的小报关员做起。如今,这位“60后”已成长为公司的高管。20多年来,他体验了做报关的酸甜苦辣,更见证了中国与国际接轨,通关不断改革提速,贸易日益便利化的历程。
“菜市场”的狼狈遭遇
对于这次国际盛会能在中国召开,何斌充满了自豪。他对记者说:“中国是世界进出口大国,贸易便利化水平逐渐提高,国际社会对此非常关注。这次会议是我国报关协会应国际报关协会同盟的一再要求而主办的。”
何斌对我国报关业发展深有感触。他说,报关行业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迅速发展。鼎盛时期,全国大大小小的报关公司林立。当时业界流行一句话:做报关一年下来,票子、房子、车子不愁。
但与当时旺盛的业务需求相比,通关手段却很落后,效率不高。何斌回忆说,那时,大部分审单证工作都需人工完成。走进报关大厅,拥挤嘈杂,像是一个大菜市场。我们公司每天大约要报4000多票业务,每票都是厚厚的一摞单证,一般的文件包根本装不下。我们这些报关员只好将单证装进行李箱,拖着大大的拉杆箱挤进人头攒动的报关大厅中。
“个头小的报关员很吃亏,经常被挤出来,很狼狈。” 何斌笑着说。那时,不仅报关员辛苦,海关关员也很劳累,尽管如此,还常常令企业不满,抱怨通关速度慢。
“单一窗口”提速增效
经过多年通关改革,如今,报关员在“菜市场”的狼狈遭遇一去不复返。何斌说,2013年到2015年,是海关深化通关改革的三年。在这三年中,他随公司积极参与了上海海关的各项改革试点,如:无纸化通关、单一窗口、通关一体化、提前申报等。他眼见通关科技手段加强,信息化程度提高,报关从过去手写报关单,发展到打印报关单,现在则实现了无纸化通关。同时,通关人为干预度减少,效率大为提升。
在缩短通关时间、降低企业成本的众多举措中,何斌介绍说,单一窗口改革是将海关、检验检疫等执法部门需要的申报数据整合成统一化,报关数据传输可以做到数据不落地,有效减少同类数据项的重复录入,提高了申报效率。
以欣海公司服务多年的某全球著名汽车配件制造商为例,采用原有的通关模式,欣海需要将近10个人的团队、加班加点去完成清关任务,并且由于工作强度较大,差错率也一直居高不下。新的通关模式可最终将大量单证一键导入“单一窗口”申报。全程只需几秒钟,实现了“读秒清关”的惊人效果,且轻松零差错申报。原来10个人的团队,现在减至两人,且无需加班加点。
创新模式“关通天下”
过去,企业只能在注册地报关,对业务范围大的进出口企业而言有许多不便。如今,全国通关一体化新模式彻底打破了区域限制,让企业可以按照物流需求,自主选择通关地点和方式。
何斌介绍说,某大型外商投资生产型企业注册地在江苏太仓,货物进出境地分别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全国多个口岸,改革前必须分别向进出境地海关办理通关手续。实现通关一体化后,企业可以自主选择申报、纳税、验放地点和通关模式,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
海关还取消了代理报关企业异地申报限制,实现了“一地注册、全国报关”,打破了地域壁垒,海关信息系统全面互通。何斌说,如今欣海可以在全国各海关为货主企业提供报关服务,扩大了企业选择报关行的范围,使报关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
对未来,何斌充满了信心。他对记者说:“对报关员来说,我们希望政策透明,执法一致,手续更简便,通关速度更快,企业成本更低。如今,这一切都正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