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5月16日 星期一

美国会通过修改议案

美华裔对种族歧视大声说“不”(侨界关注)

本报记者 严 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5月16日   第 08 版)

  图为2013年在美华人对美国广播公司辱华事件举行抗议活动现场。
  来源:美国侨报

  根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参议院上周通过由华裔议员主导提出的议案,即删除联邦法律中“东方人”(Oriental)等具有歧视性的字眼,改以“亚裔美国人”(Asian American)等词代替。在此之前,这一提案已在众议院通过,目前就待美国总统奥巴马签字后成为正式法律。

  这无疑是作为亚裔重要组成部分的华裔,在美国社会争取平等地位的进程中取得的又一成果。在种族歧视仍是痼疾的美国,华裔每一步前进,无论步子大小,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积累起来,终将使华人在美国社会获得真正的公平与应有的尊重。

  

  “隐性歧视”不容小视

  据报道,这一由纽约州华裔众议员孟昭文和加州众议员罗伊斯共同提出的法案,旨在推动美国联邦法律等官方文书中禁止使用带有歧视色彩的称呼。虽然多数美国人现在已很少使用、但在不少政府官方文件中还能看到的“东方人”(Oriental)一词,就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提出,“东方人”一词带有歧视的贬义色彩。“这看似有些吹毛求疵,其实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能让人们重视要在称谓上尊重一个族裔。”美国纽约罗斯李根律师楼合伙人孙澜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类似的歧视字眼在目前的美国法律中已不多见,但并不意味着针对华裔等少数族裔的歧视在美国已是一个可以绕开的话题。

  去年,一家美国网站在对数百万份文件进行资料分析后发现,在全美联邦承认的地名中,至少有1000多处带有种族歧视色彩,其中就不乏轻蔑华人的字眼。

  而在孙澜涛看来,更应引起关注的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存在的“隐性歧视”。“比如在就业、职位提升、个人发展机会等方面,华人在同样条件下往往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孙澜涛说,他在美工作20多年,就因是少数族裔而在职场晋升中碰到过难以逾越的“玻璃天花板”。“其实,‘白人至上主义’依然存在。”他说。

  去年一度掀起巨大波澜的美国常春藤名校被指歧视亚裔学生事件,正是这种现象的一个有力注解。之前,60多个美国亚裔团体向美国司法部及教育部投诉,指责哈佛大学及其他常春藤名校在招生时歧视亚裔学生,设置种族配额。

  “这说明,在美国机会平等的理想与现实依然有很大的落差。”美中企业家联谊会创始会长楼新跃对记者如是说。

  而接连发生的华裔科学家被指控间谍案以及近来引人注目的华裔警察梁彼得过失杀人案,矛头更是直接指向华裔。“种族歧视是美国社会一个与生俱来的问题,虽然现在美国已经发展到高度法制的阶段,但依然存在死角。作为少数族裔,华裔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经常可能碰到种族歧视的情况。”美国联邦法院出庭律师王太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发声维权渐成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消除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任重道远,然而让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在美华人选择的不再是忍气吞声,而是据理力争。

  近年来,随着在美国政治舞台上亮相的华人面孔日益增多,为自身族裔的公正待遇和合法权益鼓与呼的声音越来越响。例如,在这次提交相关议案之前,华裔众议员孟昭文就已推动纽约州官方文书中禁用“东方人”一词。而在3月奥斯卡颁奖典礼发生歧视亚裔事件发生后,美国华裔国会众议员赵美心也第一时间发声,对歧视行为提出指责。

  在民间的华人社区,反对歧视、维护权益的意识也正成为一种习惯、一股主流。

  去年5月,全美亚裔地产协会发起一项提案,要求在美国联邦人口调查局每季度公布的“屋主季报”中,将亚太裔单独列为一个族裔选项。因为该协会研究发现,虽然亚裔社区近5年内的房屋贷款金额已高达6000亿美元,但却始终被笼统地归入“其他族裔”,买房租房面临的困难因此难以得到政府应有的重视。

  “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工作,终于在今年取得了成果。从7月开始,‘亚太裔’将正式列入报告的族裔选项。”参与此事的美国亚裔商会董事会主席赵紫鋆向记者骄傲地表示,这次努力取得的成功,不仅让亚裔在房屋相关的资源分配问题上更有话语权,而且让大家认识到,对于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要争取就有可能获得。

  事实上,不仅是维权意识的觉醒,如今在美华人争取种族平等的方式也更加灵活,更有技巧。

  对于不少在美华人来说,今年2月,全美40多个城市10余万华人同时举行的“挺梁”大游行就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成功案例。“这次游行完全是通过社交媒体发展起来的。借助发达的通讯技术,生活在美国不同地区、有相同想法的华人可以联系起来,共同发声。”王太和指出,华人在游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性平和,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同胞的大力援助以及此后与非裔社区的积极沟通,更让美国社会看到一个敢发声、高素质、有力量的全新华人形象。

  克服“政治冷淡症”

  努力终有收获。如楼新跃所说,近来美国政府取消许多针对华裔的歧视政策,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华人社区以及社区领袖持续不断的努力。

  “在美国成熟的政治社会中,华人要想不受歧视,就必须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使自己的意见上升为官方‘声音’。”多年致力于推广亚裔文化的纽约华人郑祺蓉也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经验。

  而随着祖籍国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新一代从中国移民美国的华人在财富积累、眼界开阔、权益意识、平等观念等方面有了更加长足的进步,他们也为华裔维护权益注入一股新生力量。“新一代移民更有底气和勇气,能够在遇到不公待遇时大胆走上街头,表达不满和诉求。”王太和说,这种变化在此前的“挺梁”大游行表现尤为明显。

  当然,面对种族歧视这一美国社会的深层痼疾,在美华人需要应对的是一场漫长的持久战,而策略尤为重要。

  在孙澜涛看来,经过几十年的民权运动,美国反对种族歧视的法律和制度其实已经相对比较健全,但是在执法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洞,因此华人争取和维护权益,关键在于更好地了解规则,熟悉法律,依法而行。

  最近,孙澜涛就正在发起组织为当地华人普及美国政治制度的培训活动。“今年是关键的大选年,我们每一个华人都应该了解美国的选举流程、政治体制,更好地融入主流,这都是和我们华人的维权相辅相成的。”

  王太和也认为,在美华人若能努力克服传统的“政治冷淡症”、“政治恐惧症”,更加积极地投身公共事务,参与政治议程,那将对消除或明或暗的种族歧视、争取公平公正的对待有极大的助益。

  “华人只有团结起来,参加选举投票,增强存在感,同时注重宣传中国文化,与其他族裔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维权与发展。”郑祺蓉说。

海外华文教学日渐“接地气”
美华裔对种族歧视大声说“不”(侨界关注)
中美将合拍华工故事《开路先锋》
多元经营谋新机
侨情乡讯
责编:严 瑜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