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5月16日 星期一

家昌笔下的“丝路使者”

本报记者 赖 睿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5月16日   第 06 版)

  沉思
  家 昌

  链接

  家昌 别号:蘭。中国传统艺术守望者,自幼学艺,师从黄卖九、曹德兆、温国良、张有清、张慧斌、冯杰等艺术名家,涉足雕塑、陶艺、艺术鉴赏等门类,最突出的艺术领域是绘画,是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青年代表人物之一。

  

  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的重要商业贸易路线,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贸易和交往的大门。在这条漫长而繁忙的古代商业文明道路上,动物扮演了重要角色。

  有学者指出,起源于中国南方的狗,或许也是借道“丝绸之路”走出国门,成为了全球人类的忠实朋友。 这些在古“丝绸之路”上来来往往的特殊“使者”,正是青年画家家昌多年来深情倾注的对象。在他细腻的笔触下,“汪星人”“喵星人”的可爱神韵跃然纸上。

  自然的歌者

  家昌更多地着墨于猫狗。在他的画笔下,猫犬仿佛是凝思的哲人,眼睛里有山水祥云。看他的作品,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世间的和谐。

  如果说,家昌以动物为对象的创作,和前辈艺术家有着些许共通之处,那大概就是对自然的热爱吧。在他看来,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艺术应该“让爱回归”。

  近年来,家昌创作了近200幅动物作品,其中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他希望借助艺术的手法,来表现人类共同喜爱的萌宠,从而打破文化的壁垒、种族的差异,用大爱、博爱和童心穿过岁月的长河,穿越古“丝绸之路”,唤起人们心中共通的真善美。

  中西艺术求同存异

  作为一名出生于文化世家的青年画家,30出头的家昌“画龄已近三十载”了。他的绘画艺术经过了从自发爱好到执著追求的一个漫长过程。

  受到东西方艺术的双重熏陶,家昌对中西艺术的异同有自己的看法。“我感觉,西方艺术更强调理性,东方则更偏重于感性,东方艺术不像西方艺术更多地去描摹自然,而是注重内心的变化。”他认为,中国艺术注重从艺术家的个人体验入手,而不是从分析客观现象入手。家昌形象地比喻说,西方艺术像个科学家,中国艺术像个哲人。家昌认为,东西方艺术在交流中可以相互吸收借鉴,“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恪守的中和仁恕之道。”

  艺术就是做自己

  “对于艺术,我似乎天生就充满了无尽的好奇心,或者说有很强的‘受迫狂’意识。但凡有机会触碰到与艺术相关的领域,要么修正它,要么尽可能地学习和吸取它。”家昌说。

  家昌的作品画幅不大,小的作品甚至只有火柴盒那么大。这在谈质论价的艺术市场中很少见。但正如艺术评论家王爱红所说:“在欣赏他的作品时,丝毫没有觉得小。画幅虽小,笔笔到位,一笔一画都不乏力,都不缺少,以小见大。他的心性与才智正是通过这些作品展现出一种阔大的景象。”

  家昌的创作不是刻意为之,也不是为了迎合市场,所以他的画随心所欲,手心相随。他说:“艺术,就是做自己。”他认为,艺术是崇尚个性的,艺术风格是多样的;艺术家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坚持做自己,创作出心中的自我,而不是人云亦云。

科技为畜牧业腾飞插上翅膀
爱在蓝色庭院
跨越三千公里的爱心接力
家昌笔下的“丝路使者”
托乎拉苏大草原夕阳美如画
责编:齐 欣 邮箱:andy-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