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5月14日 星期六

“华人皆间谍”:北美社会的偏见

张楚楚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5月14日   第 07 版)

  就在北美华人庆祝美国出台旨在加强国家安全案件监管的《反间谍执法新规》后不久,日前又曝出加拿大以“可能从事间谍活动”为由拒绝两名华为公司中国籍员工的移民申请。

  近些年,北美掀起捉拿“中国间谍”热潮。从“追杀”苏斌到拘捕郗小星,间谍案件涉及的人群包括中国籍或华裔商人、大学教授、研究所科研人员、中资企业员工等。加拿大与美国社会处理此类案件的特点在于,当间谍指控出现之时,无论证据有几分,各大媒体报道如潮,政客与论客们则趁机鼓吹“中国威胁论”与“中国阴谋论”。而过后若指控坐实,自是引发话题无数;但若是发现冤情,北美政界、媒体乃至学界、司法界便集体噤声。

  间谍乌龙案频发的危害不言而喻。不仅被控者要无端遭受镣铐加身、审讯之苦,甚至牢狱之灾,而且由于“间谍”指控性质特殊,不少当事人纵然被撤销指控,也难以在社会上重获“清白之名”,甚至可能在就业等方面受到歧视。

  更重要的是,一味抓捕、炒作“华人间谍”,而不追究失误案件及其相关责任人,只能让北美主流社会误以为“华人都是间谍”而加倍排华反华。据上月美国华人精英组织发布的《2016年美中公众态度调差》显示,超过四成的美国人认为中国人与美国的华人雇员、科研人员对美国构成安全风险,释放着某种危险信号。另一方面,华人群体则会由于“哑巴吃黄连”而心生怨怼,由此,北美原本严重的种族矛盾和社会裂痕只会不断加深。

  笔者认为,华人屡屡躺着也中枪既有种族偏见的因素,也体现着北美社会对中国崛起的过度反应。一方面,后冷战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延续了冷战时期对社会主义国家情报部门夸大、恐惧与臆想的传统。

  时至今日,美国不少“知华派”学者仍津津乐道中国发达的监控系统与情报网络,及各种神乎其神的“窃密手段”。美国前国家安全局分析员、著名安全问题专家约翰·辛德尔,把中国称为加拿大和美国的头号“反间谍威胁”,并撰文“推测”中国在利用5000万海外华人(包括部分华人的海外伴侣)开展密集的间谍活动。

  另一方面,中国的日益崛起及中美在网络安全等领域战略博弈的不断升级,让美国各界对中国愈加忌惮与紧张。于是,一旦某个机构怀疑机密外泄,那么华裔就成为最大的嫌疑犯,因为他们“身后”的“东方巨龙”似乎最具窃密的动机与能力。

  眼下,虽然华裔议员与科学家的联合抗议,让“间谍冤案”受到更多重视,但华为员工移民被拒事件表明,“既然不能随意抓你,那么干脆不让你进来”的逻辑可能会在北美大行其道。而以辛德尔为代表的安全专家近来不断向美国政府与民间“示警”,称“在美国的30万中国留学生中存在颇多间谍,也许还有极少数007式特工”,则意味着间谍怀疑对象的范围或将扩大到科学家、商人之外的更多华人群体。

  (原载《联合早报》本报有删节) 

侨情乡讯
合法持枪 华人需做哪些准备(侨界关注)
让中国传奇登上海外舞台
才艺学生 东京巡演
“华人皆间谍”:北美社会的偏见
责编:孙少锋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