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5月14日 星期六

心态平稳才能就业平稳(一孔之见)

朱 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5月14日   第 10 版)

  最新消息,2016年高校毕业生达到765万,其中有过半数的同学已经找到工作。相对于高校毕业超过690万那年被称作“最难”就业季,今年的就业形势再加上三四个“最”似乎不成问题。可是,为何社会的反应反倒是平和了许多?说明心态的平稳才能换来就业平稳。

  就业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是重中之重,也是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大民生。但就业的主导是市场,只有很少一部分岗位是政府直接提供,用工机构的岗位才是大头。从当前中国的情况,一方面经济下行的困难、产能调整的用工暂时减少加剧了用工岗位的减少;另一方面,用工慌、招工难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集中在有一定经验的中级服务型岗位和中等技能水平岗位。

  一直以来,把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的重要指标有其历史原因,也片面地给社会留下印象,即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高位,就等于完成好了就业任务。那还有435万中职毕业生呢?还有很多同龄的青年人呢?恰恰是后两部分的就业能力反而更强,岗位适配度与个体满意度都很高。

  如何看待今后高校毕业生就业,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体而言,每年高校毕业生存在一定比例的一次就业滞后是正常现象;二是从个体和家庭而言,个体对就业岗位的挑剔与家庭对就业紧迫性的减缓反倒使就业心态的平稳度提高;三是用人机构对高校毕业生的选择更趋理性,考虑个体岗位适配度优先于考虑学历高低;四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就业指标中的权重,应该结合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而作出修正。

  什么时候我们不再提最难就业季,什么时候高校毕业生能够清晰自己的普通劳动者身份而不是特殊劳动者身份,什么时候高校毕业生对自己的专业志向、就业岗位目标、自身能力评价、薪酬水平期许,能够像他们同龄的那些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快递小哥、汽修小哥、商场营业员小妹、饭店的服务员小妹一样心态平和,过往我们最关注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不会成为家长的焦虑、高校的压力和社会的负担。

心态平稳才能就业平稳(一孔之见)
大学生找工作故事多
漫漫求职路(海归故事)
责编:任 涛 邮箱:peoplehw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