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2日,欧洲议会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以“压倒性优势”通过一项非立法性决议,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该决议明确表示,欧盟一些企业和工会组织担心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后,将有更多中国商品进入欧盟市场,从而威胁欧盟企业生存并影响欧盟就业。而这,无疑是贸易保护主义泛滥的又一最新表现。多位学者指出,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根源在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要素流动的不充分。因此,尽管保护本地企业和居民利益的初衷可以理解,但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无异于“饮鸩止渴”。
指鹿为马——改变不了事实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一则故事:秦朝丞相赵高与皇帝一起出行,指着一头鹿称马,并问其他大臣究竟是鹿还是马,一些大臣迫于赵高的权势便睁着眼跟他一起说瞎话,把鹿说成马。
只不过,鹿终究是鹿,马终究是马,这一点永远不会被任何人的刻意曲解所改变。同样的道理,如果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巨大成果不予承认甚至视而不见,那无疑难逃只顾短期私利而罔顾事实之嫌。
据了解,欧洲议会的决议认为,在中国满足欧盟关于市场经济地位的“五大标准”前,中国对欧出口仍应被按照“非标准”方式对待。具体来看,其提出的标准分别为:政府是否影响企业运作、全民所有制经济的遗留问题是否会影响公司业务、企业是否具有有效的会计准则、破产监管和财产权利保护框架是否有效、企业是否以市场汇率标准进行货币换算。
那么,中国是否具有市场经济之实呢?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姚枝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一直在扎实进行市场化改革,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之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被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如今,简政放权、外商准入管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本账户自由化等市场化改革不仅方向十分明确,成果更是有目共睹。
以邻为壑——不止中国受害
专家普遍认为,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背后依旧是“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作祟,而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却绝不会只有中国一家。“事实上,中国的市场经济早已获得广泛认可,任何人都很难证明中国不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姚枝仲表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一些经济体不约而同的“共识”是一个很危险的趋势,不仅无助于其本国经济的持续向好,更有可能引发贸易战,不利于世界经济走出低迷的阴霾。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当今国际贸易发展在全球经济中是互相依赖的,例如很多欧洲国家加入了亚投行,实际上也想分享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这杯羹。未来中国市场成长空间这么大,因此大家应该坐下来好好商量,把互利互惠的蛋糕做大。而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结局,很可能是两败俱伤。
重拾增长——还需顺应市场
设想一下,如果法国和德国之间增设关卡、大幅提高贸易成本,那么法国的汽车生产商和德国的葡萄酒庄可能会比较高兴,但整体经济形势和民众福祉无疑将严重受损。其实,这个道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贸易伙伴也一样,因为自由贸易是超越国家、民族和国界的利益交换,将使各方福利增加。
数据显示,当前欧盟73起反倾销案中的56起涉及中国产品,包括钢铁、机械、化工和陶瓷等,影响到的相关就业岗位约25万。而此前欧盟委员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对华出口仅在2011年就为欧盟创造了约300万个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很多海外学者呼吁欧洲应该把目光放长远。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所主任克里·布朗说,欧洲应该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因为这首先会让中欧关系有新的深度,欧盟由此可以改善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准入情况,在经济领域获得中国更多善意。欧洲全球经济政策学者丹·施泰因博克也撰文指出,中欧关系长期良性发展有利于欧洲吸引中国资本投资,同时中国经济转型也将为欧洲企业创造更多机遇。
“其实,自由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可以让要素在更广范围内优化配置,从而生成新的增长动力。未来,中欧应该秉持顺应市场规律的原则耐心协商,作出互利共赢的贸易和投资制度安排,共同找出重拾增长的答案。不过,这个答案绝对不会是贸易保护主义。”姚枝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