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5月11日 星期三

腰封还是“妖封”?(读者之声)

赵青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5月11日   第 11 版)

  漫画
  张 叶作

  曾几何时,腰封作为新书推介手段,为读者选购书籍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但近些年来,很多腰封为了“吊人胃口”,说大话、空话、瞎话,就是不说实话,沦落成了营销工具、炒作手段和赤裸裸的标语招牌,被戏称为“妖封”。

  在书店随便逛逛,满眼都是“最”“经典”“巨著”“第一本”“划时代”“不可不看”等夸张用语。有两个最受读者诟病的例子,一个是《问学余秋雨》,腰封上赫然写着“创制中国文化散文式文化通史”“用最具个性的文笔精心淬炼华夏五千年文化”“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夫子,今有北大学生问学余秋雨”;另一个是阎连科的《我与父辈》,腰封的推荐词:“万人签名联合推荐,2009年最感人的大书,最让世界震撼的中国作家阎连科,锥心泣血的文字,千万读者为之动容,创预售销量奇迹,超越《小团圆》。”这样夸张、煽情、华丽的广告语,最后却成为吐槽点,招致如潮恶评,这大概是炒作者始料未及的吧。

  腰封是一种广告。图书消费需要引导,而不是误导,夸大其词只能适得其反。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适可而止、恰到好处,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分寸,过头就不好了。

  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图书营销尤其要注意方式。当年三闲书屋出版《死魂灵百图》,鲁迅先生写了个广告:“读者于读(《死魂灵》)译本时,并翻此册,则果戈理时代的俄国中流社会情状,历历如在目前。介绍名作兼及如此多数的插图,在中国实为空前之举。但只印一千本,且难再版,主意非在贸利,定价竭力从廉。精装本所用纸张极佳,故贵歪一倍,且只有一百五十本发售,是特供图书馆和佳本爱好者藏庋的,订购似乎尤应从速也。”不做假不虚伪,看着就可亲可信,令读者心向往之,有意购买。

  腰封不要“妖魔化”,而应还原本真,点评图书要点、提炼图书精华,真正成为沟通书籍和读者的桥梁。

任继愈 大师风范 空谷幽兰
牛棚马灯
以读书的名义,向青春致礼
腰封还是“妖封”?(读者之声)
《艾达之路》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